观后感 敦刻尔克观后感

发布 2020-04-17 18:06:57 阅读 3420

敦刻尔克观后感。

敦刻尔克》讲述了二战初期,英法盟军被敌军围困于敦刻尔克,因此英国**动员船员们营救他们。

在我看来,这部片有四大特点,一是它的画面极简,构图以及色彩极其有特色,单看这几个方面,这部片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尤其是对于我这类爱好摄影的人来说,毋庸置疑是个超级大福利。二是从片头到片尾从未停止的bgm。三是演员们的台词少,但依旧能从画面中演员的神态感受所传递出来的氛围。

四是不像一般的战争片血腥,更不像《辛德勒的名单》充满着令人无措的绝望。

画面之初就将我带入了硝烟之中,枪声在我耳边不断响起,可并未嗅到浓浓的血腥味,只有一种冷瑟萧条的氛围充斥在我周围。没有士兵说话,因为他们都在逃跑,其后便见到成群结队的士兵,他们也没有说话,我猜他们在想何时才能归家吧。可惜来接他们的船被敌军不断炸毁,无数的士兵丧生于海洋中,但最后无数的小船朝他们驶来,船上站着的是他们的“亲人”,我看到士兵们在欢呼在大笑。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想他们的内心早已热泪盈眶,热泪也冲刷了他们的辛酸。

从天空俯瞰海平面时的画面是我尤为喜欢的。一望无际的海面,广袤的天空,也使我不禁遥想到了自由。曾想几何时,想要变成一只鸟儿,不受禁锢,享受飞翔,拥抱风,拥抱自由。

英国海军军长的行为,也值得人们赞扬,在送走了自己本国的士兵之后,留下来帮助法国的士兵撤退。他清楚他的责任,更清楚盟军二字的含义,大难当头,遭受迫难的群体理应抱成一团抵抗外敌。只有这样,才会赢取胜利的果实。

当然,战争一定会有它的残酷性,这部片战争的残酷性,就体现在人性上。英国士兵们和一个法国士兵躲进了一个船舱里等待涨潮,以至于能够将他们送离海滩,然而他们没有料到,敌军将这艘船当做靶子。所以当船到了海上,船体开始不断的涌进海水。

这是必须有人离开,但出船就有可能被**中,在有可能面对死亡的情况下,无人愿意离开。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直面死亡。于是一些英国士兵开始强迫法国士兵出船,当其中一个英国士兵为之求情时,他们更是放言说下一个出去的是他。

我没有资格去评判这些英国士兵的行为是否正确。因为首先我是个局外人,再者,设想我身处那样的环境之下。我不能保证我不像那些英国士兵一样,失去人性的光辉。

只剩下无尽的恐惧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人非圣人,贪婪善良等矛盾品质都有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我只能说战争是残酷的,它的确是能够体现人性的光辉,但它也一样能够将人的劣根性体现的一览无余。

战争提起来就令人唏嘘。古时战争不断,硝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无数的诗人忧国忧民。

因为总有人想要通过战争夺取资源,实现自己的雄图霸业。所以杜甫的《石壕吏》中的事件才会频频上演。我没有直面过死亡,更没有经历过战争。

当然也不能体会到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的感受。但我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历史的教训告诉我,战争是不值得呼吁的。时代在进步,每一次战争带给人们,带给地球的伤害越来越深。

因此人们强烈地渴望并期待大同社会的到来。古时便是。

如此,如今也是。我相信未来也是。因为人心中是有深深地念想的。可惜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那一天遥遥无期吧。

敦刻尔克观后感

作为一个业余靠电影打发时间的我,看完这部电影,感触颇深,但让我去分析大师诺兰的电影手法之类的这样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东西,我确实是哑口无言了。摘 诺兰用他最富个人色彩的多线叙事手法,将海上 一天 陆地 一周 空中 一个小时 三个时空串联在一起,并将不同的时间密度压缩在同一长度内交错展现,营造出立体 丰富...

《敦刻尔克》观后感

敦刻尔克 观后感。敦刻尔克 观后感3篇。影片 敦刻尔克 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 敦刻尔克大撤退 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的故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敦刻尔克 讲述了二战初期,英法盟军被敌军围困...

敦刻尔克观后感 陈柏衡

9月1日,爸爸带我去看大神高晓松推荐的电影敦刻尔克,这是一部战争片,背景是二战时期德军把英法联军围困在法国的小镇敦刻尔克,并派出大量轰炸机进行轰炸,联军形势十分危急,英国 派出大量空军进行支援,并派出 发动人民,几乎动用了全国所有的船只营救军队,撤出敦刻尔克。影片从海,陆,空三个角度讲述敦刻尔克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