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编号:0741091
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64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与类别。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二、课程的任务:要求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相关理论及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社会调查是一种方法;社会调查学是关于人们自觉认识社会的理论、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是一门具有方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科学。本门课程通过对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旨在使社区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与社区工作有关的社会调查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认真、合作、严谨、求实等与社会调查有关的职业道德观念。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概念、社会调查的任务、作用,了解社会调查这门学科的特点及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1.1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
1.1.1社会的定义和社会现象的特点。
社会的定义社会现象的特点。
主观目的性,极大偶然性,错综复杂性,高速流动性,高度模糊性。
1.1.2 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社会调查的定义: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及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的任务:
1)认识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
2)研究社会现象的客观原因。
3)探索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4)需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道路和方法。
1.2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1.2.1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
1.2.2有效改造社会的重要条件。
1.2.3社会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的桥梁。
1.2.4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5是端正党风学风的基础一环。
1.3 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指导。
1.3.1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的观点 ; 辩证法的观点。
辩证法的观点是科学地认识社会现象,寻找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观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观点,“两点论”“重点论”;质与量相结合的观点。
社会基本矛盾观点;群众观点。
1.3.2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
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3.3社会调查研究的方**。
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层次;西方学者研究方**的主要观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思考与作业:
1.什么是社会?什么是社会调查?
2.如何理解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3.如何认识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4.简述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
第二篇准备阶段。
第2章第2章社会调查的准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掌握社会调查的课题的类型和选题的原则;社会调查的初步探索和理论假设的方法。
2.1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2.1.1社会调查的基本模式。
所谓社会调查模式,就是人们对调查过程的本质进行的抽象概括与描述,它是由一些概念和行为规则所组成的内容系统或理论框架。
事实——解释”模式;假说——理论”模式;“系统——综合”模式。
2.1.2社会调查程序。
社会调查程序,是指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前后时间顺序与具体步骤。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重要任务:选题,初步探索,提出假设,设计调查。
方案。调查阶段。
主要任务:按设计调查要求,做好现场调查工作。
研究阶段。主要任务:审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
总结阶段。包括:调查结果阐释(形成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评估,调查结果应用。
2.2 选择调查课题。
调查课题,就是调查所要说明或解决的社会问题。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范围与方法。(问题=矛盾)
2.2.1调查课题的分类。
按照调查目的分类: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
按调查深度分类:描述性课题、解释性课题和**性课题。
2.2.2选题的意义。
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真正起点,决定社会调查的总方向、总水平。
调查课题是决定方案设计,制约社会调查的全部过程;
调查课题决定社会调查的成败和调查成果的社会价值。
2.2.3调查课题的**。
2.2.4选择调查课题的基本标准和原则。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一般说来,选题时应注意“窄,小,精,深,新”几个字。
2.3 调查课题的初步探索。
2.3.1初步探索及其作用。
1.增进对课题的了解,吸取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2.为设计调查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2.3.2初步探索的任务。
1.是正确选择调查研究的起点和重点。
2.是基本形成解决调查课题的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必须的,一定的,正确的,首尾一致的理论作指导。
3.是研究社会调查的指标,方法和实施的具体步骤。
2.3.3初步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三条途径:1.查阅文献,2.访问咨询。
3.实地考察。
2.4 提出研究假设。
2.4.1假设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
假设的特点。
(1)科学性。
(2)假定性。
(3)易变性。
2.4.2假设的类型。
假设依据抽象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描述性假设
2)解释性假设
2.4.3假设的基本类型。
1)条件假设。
(2)差异假设。
3)函数性假设。
2.4.4假设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
1)假设是设计调查指标和调查方案的指南。
2)假设是收集资料的指南。
3)假设是形成理论解释的桥梁。
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
问题——>假说--检验--科学假说(理论形态)
典型的调查过程:
课题-假说-搜集资料(检验假说)-形成理论解释。
2.4.5形成研究假设的必要条件。
在调查过程中,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理论知识、客观的实际情况和一定的想象力,是形成科学假设的几个必要条件。
教学时数:4学时。
思考与作业:
1.社会调查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调查课题有哪些主要类型?应该怎样选择课题?
3.初步探索有什么重要意义?
4.怎样才能形成科学的研究假设?
第3章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个案调查的异同;掌握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概念、具体方法和程序,样本规模的确定等。
3.1 社会调查的分类。
3.1.1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
1.按照社会调查对象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照社会调查的时间,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追踪调查。
3.按照调查内容可分为综合性调查和专题调查。
4.按照调查方式,可分为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
3.2 普遍调查。
3.2.1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3.2.2普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普查的项目必须简明。
2.普查的标准时间必须统一。
3.普查的现场登记时间必须选择恰当;
4.普查的现场登记工作应该尽快完成;
5.普查应该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
3.2.3普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局限性:工作量大,花费大,组织工作复杂,时效性差;调查内容有限。
3.3 典型调查。
3.3.1典型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典型的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方法。
3.3.2典型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正确选择典型:实事求是;有发展的观点;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典型;对复杂的事物应选择多层次、多类型的典型。
3.3.3典型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3.3.4重点调查和个案调查。
重点调查,是指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
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所进行的调查。
个案调查,指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对特定个别对象进行的调查。
3.4 抽样调查。
3.4.1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程序。
1.抽样调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就是运用一定方法在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调查的结论来推断总体的方法。
2.抽样的一般程序。
1)设计抽样方案
2)界定调查总体
3)选择抽样方法
4)编制抽样框
5)抽取调查样本
6)评估样本质量
3.4.2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
随机抽样又称概率抽样,是以概率论的理论为基础,按随机原。
则抽取样本的方法。
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五种:
1.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随机抽样。
3.类型随机抽样。
4.整群随机抽样。
5.多段随机抽样。
3.4.3非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
非随机抽样又称非概率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
常用的有四种方法:
1.偶遇抽样或称方便抽样。
2.判断抽样又成立意抽样。
3.配额抽样又称定额抽样。
4.滚雪球抽样。
3.4.4样本规模和抽样误差。
样本规模。抽样误差。
3.4.5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时数: 8学时。
思考与作业:
1.社会调查可做哪些分类?
2.做好普查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重点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随机抽样有哪些具体方法?各有何特点?
5.非随机抽样有哪些具体方法?各有何特点?
6.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第4章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对社会指标及社会指标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社会测量的种类及方法。
教学内容:4.1 社会指标。
4.1.1社会指标的概念及特点。
社会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现象的质量、数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客观特性和社会成员的感受愿望倾向态度评价等主观状态的相目。
社会指标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可感知性或具体性
2.度量性或计量性
3.代表性或重要性
4.时间性
4.1.2社会指标的类型。
1.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2.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
3.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
4.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
5.投入指标、活动量指标和产出指标
4.1.3社会指标的功能。
1.反映功能
2.监测功能
3.比较功能
4.评价功能
5.**功能
6.计划功能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专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期末复习材料。2015年1月网考适用。考试形式 网考 半开卷考,考试时间60分钟。一 考试题型。1 单项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 多项选择题 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3 判断题 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二 复习要求。以下面附件的材料为复习范围。其...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
一 名词解释。1 变量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社会调查研究所涉及的大多数概念都是变量。变量可以用数值表现,表现变量的数值即变量值。变量说明了社会现象在规模 质量 重量 速度等方面的变化状况和程度差异,具有明确性和可观测性。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 连续变量 自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习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填空题。1 20世纪初期,抽样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与 问卷法 和 统计分析 结合在一起,形成抽样调查,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标志。a 1 按照确定分层样本数量的不同方式,分类抽样分为 比例 分类抽样和 非比例 类抽样两种。2 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 作原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