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心得

发布 2019-09-01 00:04:00 阅读 5448

《素问·藏气法时论》**之心系部分。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阐述了五脏之气的生理及病证的传变、转归 、预后、治法与药食五味所宜等内容。后人将其中五味与五脏相合补泻称为五脏苦欲。后世医家利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所谓“五脏苦欲”之“苦”,即患也,困也 ,也就是难以忍受之意。“欲 ”者,喜也,即需要之意。五脏所苦,实属五脏之病理变化 ;五脏所欲,乃是五脏生理之特性。

因此,遂本脏所欲,顺其性而治者为补;逆本脏所喜,反其性而治者为泻。这与《素问·至真要大论》“衰者补之,强者泻之”的含义截然不同。该理论从五脏特性的“苦欲”这一特殊角度,揭示了饮食调养及药物**的规律,对后世医家有着重大启迪。

金代著名医家张元素最先明确地将苦欲补泻理论与具体药物联系在一起。他在《医学启源》中谓:“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 ;以咸补之,泽泻;以甘泻之,黄芪、甘草、人参 ”由于张氏补充了五味补泻药例 ,从而促进了苦欲补泻理论在中药学领域的应用,对后世认识和总结药物功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李东垣据张氏补泻药例又结合《素问 ·至真要大论》之运气学说而有发挥,后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五脏五味补泻”均收入了张元素对苦欲补泻隅举的标准药物 ,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该理论的影响。下面我将对其中的心之苦欲理论对后世心病**及饮食调理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出发,粗浅地**一下我对该理论的一点见解。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等条文,揭示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利用药物气味之偏救补人体五脏阴阳气血之偏的****。后代医家缘此以为经,创制出了生脉散、清营汤等千古名方,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

在食疗养生方面,药食物的性味理论也是指导健康饮食的重要法则。

心为火脏,主神明。“心苦缓”。指心气苦于驰缓,心气容易涣散不收,比如《范进中举》中多次落第的范进因得知自己中举,而导致大喜过望,神气涣散而精神异常。

心气驰缓主要表现于心的阳气不足,以致心悸、气短、自汗及神昏等,汗多不只伤津血,也耗心气、心神。所以**上不但要益气助阳,也要敛汗收气。以免气阳虚脱之变。

酸味药有收敛作用可以收敛心之神气,故“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常用药如酸枣仁、麦冬、五味子、龙骨等。前面提到的生脉散,由麦冬、人参、五味子构成。

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助阳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收敛心之神气,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助阳、敛汗收气、生津止渴,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本方现代除用于**肺系疾病属气阴两虚证者,常用于**冠心病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 、心律不齐 、心肌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生脉散对心系疾病的应用正是现代对“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经旨的很好诠释。

在五行理论中,心主火,肾主水,而水克火。人之生机在于水火,水火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心火炎上,故宜使之下;肾水泄下,故宜使之上;水上火下名之曰交,交则为既济,不交则为未济。

心体濡润则心火得润下,“心欲软”即指心火润下,为心之所“欲”。咸在五行中归属水,水曰润下,咸味之品能润下,故补心用咸味药。心主火,心火亢盛为其常见的病变。

心火亢盛,则可致刚急、坚燥之证,如烦躁、谵语、癫狂等症状,无一不是刚烈之象。对此火旺之证,可用水制之,引水克火,使心火下行,则心体可救。咸味药有水性,为心之所欲,故能补耗散之心气。

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磁朱丸,磁石味咸,入肾,滋肾水,使水火交济,则心火下行,诸症自除。再如清·吴瑭《温病条辨》中**温邪深入下焦的三甲复脉汤,其证表现为热深厥甚,心中憺憺大动,心胸疼痛等心气耗散之象。其中的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名为三甲)均为咸味药,三药共凑调补心气之功,力猛而专,临床中对证使用,疗效确切。

以上是我对心之苦欲补泻理论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脏腑发病及其用药原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而五脏苦欲补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五脏苦欲补泻的原则,对于指导临床实践至为重要,正如《医学必读》说:

“夫五脏之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要义也,不明乎此,不足以言医。”五脏有苦欲,药物有五味,各随脏喜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补泻作用。所以医者不仅要掌握药物的性昧,还须了解药物的归经和功用。

参考文献。1]方光平。五脏苦欲补泻之探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2):43-45.

2 ]陈勇。蒋麟,张廷。试论《内经》“苦欲补泻’’理论对中药学的指导意义[j].中医杂志,2005, 1,46(1):63-65.

3]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 16.

4 ]杨德平。五脏苦欲补泻学说对组方遣药的指导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6(4).26-27.

5]刘春阳。《素问·藏气法时论》心苦欲理论**[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 2 (3)8-9.

6]郑洪新.张元素医学全书.医学启源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16 .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 读书心得体会。黄帝内经 是一本中药医药名书,其中有数百种古代一直沿用到今日的医术供后人学习,就是必须要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 黄帝内经 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黄帝内经 读书心得体会?1 黄帝内经 是中国古代以经命名的三大奇书 易经 道德经 黄帝内经 之...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 是一本中药医药名书,其中有数百种古代一直沿用到今日的医术供后人学习,就是必须要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 黄帝内经 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黄帝内经 是中国古代以经命名的三大奇书 易经 道德经 黄帝内经 之一。这三部奇书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

《黄帝内经》读后感作文

黄帝内经 读后感作文五篇。最近阅读了 黄帝内经 及有关讲解 黄帝内经 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下面是有关 黄帝内经 读书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黄帝内经 读书心得1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