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复习

发布 2020-12-17 19:15:28 阅读 7086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杨美华。复习内容:

1、 复习乘除法的意义以及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

2、 用学到的加、减、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复习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厘米和米。

4、 复习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和统计与可能性。

复习要求: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除法的含义、乘除口诀、时分秒的认识等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

2、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法口诀以及用口诀求商等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厘米和米、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为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重点:1、乘法口诀的应用。

2、认识图形。

3、观察物体和测量长度。

4、认识方向。

难点:1、乘法口诀的运用。

2、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简单问题。

教学措施:1、 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组织整理和复习。

2、 研究每一道复习题的特点:复习的什么内容,与哪些知识点有联系。

3、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差生辅导。

4、 启发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设置模拟情境、小游戏,在学生主动乐观的思维中,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使其得到灵活运用。

6、 多给学生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整理与复习。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乘除法的运算。

复习内容:乘除法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除法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进一步的理解,逐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2、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乘法口诀以及口诀求商等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

复习过程:一、 谈话引入。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运算方法,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乘除法的运算。

二、 复习乘除法含义。

1、 看图写算式。

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

口×□=口×□=

口÷□=口÷□=

指名回答用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除法算式的含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 复习乘法口诀:

背出所有的乘法口诀,横背、竖背。

3、 复习乘法口诀的应用。

出示例题:根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练习。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总结:一般来说,一句乘法口诀对应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哪些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总结:当两个乘数相同时,一句乘法口诀之对应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

任意说一句口诀,让学生说出其对应的所有算式。口算:

选几道让学生说一说用哪句口诀算。

四、巩固练习。

1、“期末复习”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学生独立列式。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期末复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孔雀图”上的计算。

观察孔雀图上的得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5和一个数相乘,得到的积的个位只可能是0或5;2和一个数相乘,得到的积的个位只能是

3、“期末复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选几道让学生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4、“期末复习”第5题。

口算比赛,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最后6道题,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5、“期末复习”第6题。

复习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演示:7×8=56

7 ……乘数

8 ……乘数。

56 ……积

⑵复习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演示:56÷7=8

8 ……商。

……除法 7 ) 5 6 ……被除数。

⑶练习:“期末复习”第6题。

五、练习。1、 口算:

2、 把口诀补充完整。

六七七十二八八。

五十四九九二十八。

五八六十三七七。

3、 竖式计算。

第二课时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复习内容: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掌握用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一、 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一起复习了乘除法的运算,今天我们要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1、复习用表内乘法算和用表内除法算的问题。

出示补充题,引导学生审题。

1 小兰家平均每月用水6吨,5个月用水多少吨?

2 小兰家平均每月用水6吨,30吨的水可以用几个月?

3 小兰家5个月用水30吨,平均每个月用水多少吨?

观察比较以上三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全班交流。2、引导学生提问题。

彩色笔书三角板橡皮擦笔盒。

每盒6元每本8元每块2元每块3元每个12元。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小结:我们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 指导练习。

1、“期末复习”第7题。

看图分析: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

解决问题:3人叫了多少棵?5人浇了多少棵?9人呢?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期末复习”第8题。

看图分析: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想?(18里有几个2,用除法解决)

同法解决第2题。

集体订正:把18盆花平均分成6份,求每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解决。

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找出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期末复习”第9题。

看图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 课堂练习。

1、 填空。

10个气球分给小朋友,每人2个,可以分给( )个人。

10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15个 ,每5个一份,分成了( )份。

15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2、⑴玩过山车,每节坐3人,4节一共坐多少人?

⑵由12个人,坐在4节过山车上,平均每节坐几个人?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复习内容:认识图形、厘米和米的复习。

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3、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数线段的条数,会量一线段的长度(整厘米数)

复习过程:一、 谈话引入。

这学期,在空间与图形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二、 指导复习。

1、 复习认识图形。

你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

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怎么办?

总结: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数一数。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2、 复习厘米和米。

复习长度单位。

谁能说说米和厘米之间又怎样的关系?

用手比划1厘米、1米。

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或1米?

选择合适的长度。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一枝铅笔约15一棵大树高约10( )

一个衣柜约2一条毛巾约( )

复习测量长度。

提问: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通常用什么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呢?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量比较长的距离,如教学楼的长,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

动手测量:用刻度尺量一量自己数学书的长和宽。

复习画线段。

让学生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互相量一量。

说说画线段是应注意什么?

三、 巩固练习。

1、“期末复习”第10题。

这幅图里有什么图形?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各是几边形的?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数一数各有几个?

2、“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在交流。

小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米”用来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

3、“期末复习”第13题。

让学生先估计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再用直尺量一量。

在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测量才不会出错。

4、“第14题”

这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有哪些特征?

让学生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四、作业。1、 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剪成五边形,可以怎样剪?动手剪一剪。

把一个长方形剪成六边形。

二年级数学复习

一 直接写得数。二 填空。个8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3 把口诀填完整。三 二十四四 二十。八五十六三十五 六七三七。4 每个盘子放4个梨,6个盘子 个梨。每个窗帘用布3米,8个窗帘用布 米。5 在 里填上 或 7 里最大能填几?8 在括号里填上 或 9 找规律填数。个4相加,和是 11...

二年级数学复习

二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除法。一 重难点 1 学会100以内的除法。2 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3 学会将除法运用到简单的生活中。二 练习 第二单元 混合运算。一 重难点 1 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2 理解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3 会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年级数学复习

数学期末复习指导。按课本复习。考试题型 一 填空。二 计算。三 解答 包括看图列式和文字题。一 长度单位。1 会测量长度,准确读长度,如p3例3.2 知道进率,1米 100厘米,会计算如 15厘米 8厘米 厘米。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计算 口算,竖式计算 有一步 两步和带括号的。2 乘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