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发布 2020-12-12 18:05:28 阅读 2955

1、“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1)。通过例2例3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在这里,教材非常注重平均分的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画线、圈一圈等的方式,表示分的过程,同时又突出平均分结果的表达。

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以及读写方法法,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4例5)。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2.关于“用2~6的乘法的口诀求商”的编排。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例1)

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这部分教材,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考。

学生初步学时往往感到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第19页例2特意借助厨师蒸包子的画面情境,先出现乘法算式(4×6=24)再出现÷6促使学生领会乘、除法的关系,为学生用“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想商打开“通道”。教材中设计有相关联的一乘两除一组的计算,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创造条件。

(例2)

3.关于解决问题的编排。

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例题和练习很多都是结合具体情境展开的。使学生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同时,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接着,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中进一步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怎样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材对解决问题的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主要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资源。例题、练习题插图呈现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了解信息,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一次体验成功,并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方法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动手操作积累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如平均分18个橘子、平均分8个果冻,把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给小猴子分香蕉……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贴一贴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如。反复对比加深理解,第11页练习二中,安排了很多素材给予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机会,在做这些练习的时候同时,老师也要注意不同练习设计的训练指向,第2~4题,是针对“求每份是多少”开展的练习,第两题,是针对“求可以分成几份”的练习活动,第7题(1)(2)两题完成后,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同样多”,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和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了解了习题的设计意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选用,通过对比体验,更好的理解平均分。

逐步抽象建立联结。“认识**于实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教材由扶到放,安排各种练习,通过过程与算式对应,文字与算式对应、意义与算式对应等方式,为学生建构“除法”积累了丰富的表象页练习三中)。

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例如,利用第19页例2蒸包子的情境,先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再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接着,可用小棒代表包子摆一摆,让学生看到“一共蒸了(4×6=24)个包子”“24个包子每行屉蒸4个,蒸了(24÷4=6)屉”“24个包子蒸6屉,平均每屉蒸(24÷6=4)个包子”,初步领会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有了这个基础,让学生用除法算出÷6的商,就容易由4×6=24想商。

在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生经历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正是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所必需的。

3.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根据一般规律,学生应做到能正确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道题。

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必须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合理组织练习,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习内容。

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必备条件,是熟记2~6的乘法口诀。因此,除了让学生懂得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重要作用外,还需要不断给学生提供熟记乘法口诀的练习,为提高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打好基础。

适当安排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和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练习是必要的。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和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思维过程与用乘法口诀想商的过程一致。例如,( 六二十四自身就是求24÷6的商的思维过程。

又如,完成6×( 24,要想6和几相乘等于24。提供这样的练习内容,学生不仅能熟记乘法口诀,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小学低年级的练习,必须以课内为主。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照顾”。例如,多进行口头练习(如“对口令”、抽卡口算、小组抢答等),把练习题制成卡片让学生练习,这样可以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但要注意“适当”二字,把握课堂容量。密度太大,学生过分紧张,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单调的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练习效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

例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送信”“找朋友”“抽卡”等游戏性练习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投入练习活动,将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除了用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尤其要注意练习中蕴含的一些教学要求和拓展要求。如第20页练习四中,第7题的呈现形式蕴含有集合、对应等代数思想。

在学生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如对于右边的题,学生发现“左边圈里被除数不同了,右边圈里的商也不同”“从上往下看,左边圈里的被除数越来越小,右边圈里的商也越来越小”……使现代数学思想自然渗透在练习中。第10题,看谁先到家。

用于练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含有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第12题,“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做准备。

人教版人教版总复习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二单元试卷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班级姓名成绩 一 基础练习 40分 1.用竖式计算。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需要5根小棒。3.用 和 三块七巧板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a 能b 不能。4.丽丽有三元四角钱,妈妈又给了丽丽三元两角,丽丽现在有 钱。5.一本书5元5角,小红给了售货员6元钱,应找回 钱。a 5...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除法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般被称为等分和包含分,为了让学生借助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模型建立除法概念,本节课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圈一圈,获得平均分的直观经验 再通过说一说 填一填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 2019整理

本单元内容创设了许多平均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进而在乘除混存的情境中,能够识别情境,直观操作,并列出相应的乘法或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