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周二年级双向对称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2-09 21:01:28 阅读 8532

《7的乘法口诀》双向对称教学设计方案。

勺窝乡希望小学2024年11月27日。

第一部分序。

班级课题。二年级。

科目。数学。

教师。汪应尧余杰。

7的乘法口诀》

知识目标:a.熟记7的乘法口诀b.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c.背诵7的乘法口诀。

智能目标:a.思维能力b.观察能力c.自主学习能力d.语言表达能力e.合作**能力非智能目标:a.产生学习兴趣。

b.肯定情感的培养c.坚强意志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目标:a.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理念。

课外。给爸爸妈妈背7的乘法口诀。

作业。教学后记。

第二部分:正文教学过程与素质元。

时间。教学过程。

纵轴。一、创设情境5森林里小动物正在举行拼小船比赛,看谁拼得多。(课件演示)

提问:小猴拼好了一只小船。小动物用什么拼的小船?(三角形)

拼一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7个)二、**新知1、填表。(1)拼一只小船需要7个三角形,拼2只小船需要多少个三角形?

(14个)3只呢?拼7只呢?(2)指导学生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3)想一想:表里填的数与哪个数字有关?

猜猜:今天要编几的乘法口诀?(7的16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呢?你会编吗?2、尝试编口诀。(1)一只小船是几个?1个7

怎样写成乘法算式?1×7=7怎样编成口诀呢?一七得七(2)2只小船呢?(学生回答)(3)3只呢?7只呢?(学生尝试独立编写)

4)汇报交流编的口诀。3、记忆口诀。

1)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7句)(2)你用什么办法记7的乘法口诀的?(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的两句积相差7)

3)对口令巩固口诀。三、应用拓展。

素质元。非智能素质1:引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智能素质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

智能素质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智能素质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力。

智能素质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非智能素质2: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体验。

思想品德素质1:培养学生合作的团体精神。

智能素质5: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智能素质6: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辐射思维能力。非智能素质3:学生自选课文中的一句口诀并讲述交流口诀的意思。

智能素质7:培养学生思维的拓展力。

知识素质1:让学生了解6

1、“想想做做”第1题12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第一组上面一题中3×7表示几个7?再智能素质8:

提高学生的分加上1个7是几个7?下面4×7可以表示几析、概括、总结能力,提高个7相加得几?7×4和4×7用什么口诀来语言表达能力。

算(学生独立完成)技能素质1:学会6的乘法。

2、“想想做做”第二题。说一说。(学生口诀的运用。回答)思想品德素质2:比赛与友。

3、“想想做做”第三题。(同桌之间练习)谊相结合。一般情况下,一句7的乘法口诀可以求出几道乘法算式的积?智能素质9:自主学习能力。

4、“想想做做”第4题。(采用听算的非智能素质4:情感肯定培形式进行)5养。

5、“想想做做”第题。(学生口述题意)

四、作业安排。智能素质10:培养学生归3×7= 4×7= 1×7=纳、梳理能力,语言表达能2力。7×3= 7×4= 7×1=三七()(

五、小结拓展。

同学们,请你们告诉我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你们开心吗?回家去把今天学会的六的乘法口诀背给家长听,我相信你们能行的!

板书设计。1个7 1×7=7一七得七2个7相加2×7=14二七十四3个7相加3×7=21三七二十一4个7相加4×7=28四七二十八5个7相加5×7=35五七三十五6个7相加6×7=42六七四十二7个7相加7×7=49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对称教学设计

对称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感知 对称图形 对称轴 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 综合能力及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 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教学重难点 1 ...

二年级《对称》教学设计

对称 教学设计。乐东保显学校 孙昌钰。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 对称 教学目标 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 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

二年级对称教学设计

对称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感知 对称图形 对称轴 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 综合能力及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 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教学重难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