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1-23 21:30:28 阅读 4810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开始由“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录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练习中,评一评跑步比赛谁第一及选择适当的时间单位填空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当学习材料**于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由此,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秒,树起有意义学习的意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 1 秒、几秒及 1 分的时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1,在教学“认识 1 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听秒针走的声音,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在学会认识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认识秒的方法。 通过欣赏 1 秒钟能做哪些事情及有关时间的格言,让学生感悟 1 秒虽短但不能忽视,一定要珍惜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册第一单元是《时、分、秒》 。学生在之前已经比较全面地认识了钟表,认识了时针、分针,认识了整时、半时和几时几分,知道了1 时=60 分。在 《时、分、秒》这个单元,教材安排了四个内容的教学: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分与秒的关系。2、体验时间的长短。3、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解决问题。在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唤醒已知,体验时间的长短(体验“秒” )上。空间一:

交流你所知道的有关钟表的知识钟表与时间是学生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此在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1、观察家里的钟表,上面都有什么?

2、你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吗?3、钟面上的指针是怎样运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课上学生交流了有关钟表的知识。关于三根指针的运动关系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表达得比较清楚,能说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大格。”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3)

认识“秒” ,感受“秒”1、同学们都会系红领巾吗?想不想比比,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现场比赛,老师计时。

最快的同学用了 20( )你知道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时间单位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说“秒” 。我马上肯定,当我们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出示主题图(跨年、红绿灯、跑步等)2、 “秒”很短,那你们知道我们用什么来计量秒吗?(秒针、秒表)3、秒针走一个小格是 1 秒,那同学们你知道 1 秒有多长吗?

1 秒我们都能做什么?4、观察课件 1 分钟的分针和秒针是怎样运动的。知道 1 分=60 秒。

再次观察,跟着秒针的运动数出 1 分钟。5、趴在桌上,默数 15 秒,坐好。感受 15 秒的长短。

让正好 15 秒起来的同学又数了一次,分享自己的经验。在这个空间里,我安排了两次观察“1 分钟的分针和秒针是怎样运动的。 ”目的是不仅让学生了解 1 分=60 秒,还让学生比较准确地感知 1 秒的长短,为后面数 15 秒打下基础。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

我今天讲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减法的例 4,这道题很值得研究,是非常具有生活化的一套题,一个情境两个问题,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例四:一家人要买三样商品,分别是空调扇 558 元,学习机 225 元,护眼灯 166 元。

问题是 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两道问题看似一样,实际却在解决策略上有很大不同。

空间一:独立审题通过前面的教学,我发现我班学生审题,特别是观察、分析统计表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每一节数学课我都坚持让学生自己读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今天的这道例题“**结合、统计表和文字”结合的问题,我让学生先独立观察,说说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不难说出本题情境、数学信息和问题。我接着引导,那他们要买这三样商品,现在需要到收银员这里交钱。

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买过东西,也和收银员打过交道,你们知道一个合格的收银员应该是什么样的?王文君说“1 分钱也不能漏。 ”我马上肯定的说, “对呀,收银员收钱是非常认真的,1 分钱也不能少收。

还有吗?” 也不能多收钱” 。我说“更全面了,谁能综合她俩的发言说说一个合格的收银员应该怎样收钱?

”…我说“不少收也不多收,也就是收钱要准确,那我们就要精确计算。谁来列式?”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2)

独立列式、独立计算558+225+166= 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说出这是一个连加题。3 个数都比较大,为了计算准确,我们应该列竖式计算,你们自己会计算吗?

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学生是采取了先算 558+225,再用它们的和加上 166,还有直接用 3个数加在一起的,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我分别展示了。空间三:思考第 2 个问题“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和“收银员应收多少钱?”一样吗?有的学生说一样,两个问题都是求这三样商品需要多少钱,所以一样。

还有的学生说不一样。咸同学代表发言,说爸爸只需要带够钱就可以了,不需要带的一分不差。这个调皮的小男孩平时嘻嘻哈哈的,却一语说中了这道题的关键所在!

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表示同意。我继续引导,如果你是小红,你能快速地帮助爸爸知道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吗?有学生说可以用估算,因为估算更快、更简便。

在估算时我又给学生设了一个小障碍,估算时我们把 558 估成 550,225 估成 220,166 估成 160 行吗?学生立马说不行,因为这样爸爸带的钱就不够了,我说是呀,钱多带一点,收银员会找给你,可是如果你没带够钱,人家就不会把东西卖给你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3)

你看估算时也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选择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成功地解决了这两道问题之后,我又带着学生回顾与总结,看似相同的两个问题,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你会找出更适合的解决策略。那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有的学生说了买手机的问题,还有的学生说了买飞机票的问题……他们都根据例题的情境或选或编了一些数学问题,很好地巩固了例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4)

估算》例 4一到三年级来了 221 人,四到六年级来了 239 人,巨幕影院有441 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做得下吗?这道题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题。如同教参中说的那样,估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估算策略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比旧教材,这也是新教材中增加的一个内容。我对教材的理解是先尝试估成整百数,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估算的方法,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空间一:

独立“阅读与理解”根据书上的提示自己寻找问题和需要的数学信息。空间二:讨论“分析与解答”学生们很快得出了要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做得下吗?

” 要先知道“六个年级一共来了多少人”列式很简单,重点在如何解决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很多学生说可以列竖式计算。

我肯定这是个办法,但是还有更快、更简便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参考一下 15 页这两个同学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谁能把他们的方法讲给大家听?

我考虑这是一道应用题,通过列式解决更容易清晰地看出估算的过程。于是在和韩丽、计华商量后,我教给了学生估算的书写方法,教学生认识了约等于号。具体的过程如下:

221 + 239 ≈460(人)(220) (240)460>441答: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对于 239 是约成 230,还是约成 240,我觉得最好是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但是不用强求学生,估算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我发现他们掌握得不是很好。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

在做练习和课时练时很多学生仍然会出错,所以我采取了帮扶的办法,带一道,写几道,建模后的强化是必要的。课时练的“**交流”是一道很有意思的题,它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两种估算策略,我觉得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对于学生理解估算的具体应用很有帮助。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课后反思《时间的计算》例 2:

这道例题是小明离家的时间是 7:30,到校的时间是 7:45,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这道题的主旨是让学生知道经过时间是用到达时间减去出发时间。在课上我为学生开设的空间是每小组提供一个教具表。 (每两人一组)。

三年级是一个转折期,学生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角色意识在转变形成中,所以我班的小组是从两人一个小组开始建立的。两个同学利用钟表商讨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有了钟表的辅助,很多学生都是采取了数格的方法,即分钟从 6 走到 9,走了 3 个大格,也就是 15 个小格,所以用了 15 分钟。

我鼓励了孩子们的想法,然后让学生把表收起来吗,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有几个学生举手,说可以用 7:

45-7:30=15 分钟。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引导说,我们可以模仿人民币的计算,用小时减小时,分钟减分钟,那这道题我们可以写成 7 时 45 分-7 时 30 分=15 分。

7 时-7时没有了就不写,45 分-30 分=15 分。随即出示了做一做,我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用 9 时-8 时 40 分。因为 1 小时=60 分,所以我们可以把 9 时看成 8 时 60 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6)

这节课我创设的空间主要是在求经过时间的方法的使用上,对于如何列式,还是采取了教师引导示范的方法。因为列式不是教材中要求的,但是我觉得让学生理解列式的方法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几》作者:未知资料**:网络点击数:

52 有奖投稿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识几分之几》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识几分之几》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第一学段“认识分数”时独创性的把认识分数分成两个单元,分散在两册教材中,这样,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就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这也是针对学生小学阶段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做出的积极应答,即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时获得对分数较为完整的认识,又为学生在第二阶段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匠心独运。

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7)

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注意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关于课程目标明确地指出,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也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创造一个欢乐和生动的教学环境是提高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想方设法点燃他们心中探求新知识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而数学学习内容有很多是抽象枯燥的,怎样使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趣味横生呢?

那就要创设情境,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把学生带入一种数学奇境中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教学反思 1、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数学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数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整体思考知识与潜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用心的人生态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料,并把这些资料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潜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适当选取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反思 1、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潜力、思维潜力、想象潜力和创造潜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性学习,在实践中学数学。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转眼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颇有感悟。这一学期,我任教的主科是三年级 1 班的数学,一学期来,我坚持以认真 严谨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工作。教学中备 讲 批 辅 考环环紧扣,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先备课再进教室,按时批阅作业,对于潜能生总是边批边讲,耐心细致地进行辅导。此外,我还...

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 心中的 110 教学反思。李宏。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提高学生个体道德与法制意识。本科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采用少年儿童所喜欢的 大风车 栏目的活动形式,提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和产生的困惑创设系列情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通过师生 生生互动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深...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unit 6 part b let s learn let s do 授课教师 蓼泉镇中心小学李艳萍。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这几个数字的教学以及how old are you?i m ten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