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
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
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
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
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 虛幻”等词语。
b.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
d.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8.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内容简要分析。(6分)
9.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的特点。(6分)
阅读答案:7、d【解析】d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榆木”“铁叉”等名字不正经。
8、 从俗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从俗从众的心理。
狭隘自私心理。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
封闭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
冷漠的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6分,每条2分,答出3条给满分)
9、淡化情节。**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
虚化人物。**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
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
抒情性味浓。**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6分,每条2分,答对任意3点满分)
提醒:这是考查“文本特征”。2023年《理水》的“故事新编”就是此类题。
人的村庄阅读答案版本
一个人的村庄。江岸。黄泥湾由许多自然村构成,都分布在大山褶皱里,其中,地势最高远的一个村庄,叫做高山村民组。这个组可耕种田地稀少,且不成规模,养不活人,逼得很多人家外迁。后来 号召退耕还林,以高山组的海拔和坡度,当在此之列,剩下的几户也便搬下了山。老人的大儿子一家和二儿子一家就是在那次退耕还林的统一...
写人作文 我的名字作文
我的名字。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我也不例外,每个名字都包含了父母对子女的希望,我的名字叫做袁飞毅,接下来我就告诉我名字的起源吧。我的名字第一个字 袁 是随我爸爸的姓,第二个字 飞 是妈妈希望我以后能自由飞翔,快快乐乐,而那个 毅 字就说来话长。当时我名字前二个字都定了但袁飞听着有些别扭所以我...
我的名字作文名字背后的故事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朱芯懿,我在成都市北站小学三年级三班读书,你们知道朱芯懿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吗?下面,我就来当一回解说员,为大家讲一讲吧!我名字里的 朱 是我的姓,我跟爸爸姓,爸爸是 大猪 我是 小猪 我名字里的 芯 大家肯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用这个草字头的芯呢?大家别急,我这就给大家讲一讲 芯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