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云南的歌会》
1、迤西蹲踞酬和忌讳( )
淳朴糯米熹微譬喻( )
2、张不定引经典悠自在龙吟凤
若无事呼朋唤耳动听避免灾。
3、《云南的歌会》作者是中国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中篇**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出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充满地方色彩。
1、作者简介:沈从文,字崇文,苗族,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在散文、**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
代表作有中篇**《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沈从文散文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快乐……
3、课文结构:
山野对歌———见景生情。
人) 即物起兴。
云南的歌会山路慢歌———赶马女孩歌唱生活。
环境) 自由歌唱赞美人生。
村寨传歌———金满斗会。
场面) 老幼咸集。
4、写作特色:
1)人物描写,精雕细刻。
对在对歌中取胜的年轻妇女的描写,作者先写自己亲见的那位年轻妇女得胜后的神气,通过细节描写对这位妇女进行细致的勾画。这个人物的描写与上下文的介绍璧合,令人仿佛亲眼见到了那个活泼欢快的场面。
2)场面描写,手法各异。
作者安排文章的结构十分讲究。第一部分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第二部分作者重点写赛歌场面,突出的是赛歌胜利者的风姿,赞扬的是云南年轻妇女的开朗活泼与勤劳敏捷;第三部分作者写赶马女孩的歌唱;第四部分写“金满斗会”,实则写出了云南歌会能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写出了云南歌会那鲜明的民族特点,丰厚的文化底蕴。文章的行文过程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5、小结:本文通过对“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族演唱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也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人和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之情。
练习: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的问题。
1、“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
2、“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3、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4、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
5、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概括本段段落大意。
端午的鸭蛋》
1、腌蛋苋菜门楣络子( )
门槛大襟蛋壳籍贯( )
2、(1)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a、轻轻 b、淡淡 c、少少)
2)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 是不行的。
a、大概 b、也许 c、肯定)
3)不过高邮的咸鸭蛋, 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a、也许 b、大概 c、确实)
1、作者简介: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大淖纪事》,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与中秋节、元宵节合称“三节”,在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很为人们重视和喜爱。
端午节的风俗也是代代相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节日。
3、课文结构: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端午风俗剪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叙述。
放黄烟、写一笔虎、吃十二红风俗。
名声久远。端午的鸭蛋家乡鸭蛋质细油多热爱家乡民俗
挂鸭蛋络文化。
端午鸭蛋蛋壳装萤怀想童年。
囊萤映雪。4、写作特色:
1)结构清晰的布局。
文章由描述家乡端午节的各种风俗入手,突出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由此引出高邮鸭蛋,接着详细介绍高邮鸭蛋的名气、色、香、味、吃法、传统等,然后写童年端午节的一个特别风俗——挂“鸭蛋络子”,最后写用鸭蛋壳装萤火虫的游戏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整齐。
2)铺垫、映衬的方法。
文章的主体是写端午的鸭蛋,而在写此之前,先用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其他民俗来烘托映衬,使端午的鸭蛋具有淳厚的乡土气息。文中还用人们对高邮籍的人“肃然起敬”来突出高邮鸭蛋远远闻名,用苏北名菜——朱砂豆腐和北京的咸鸭蛋来衬托高邮的鸭蛋。
练习:阅读课文的第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袁枚是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在说明:
5、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吆喝》1、招徕小钹隔阂铁铉。
吹嘘秫秸饽饽囿于。
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
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2)卖青菜和卖花儿的,……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
3)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
4)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
1、作者简介:萧乾,蒙古族,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翻译家。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我国在欧洲唯一的战地记者。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北京城杂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
吆喝也是一种文化,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作家萧乾就是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从平常的吆喝中发掘出了艺术美。
3、课文结构:
引题:器乐→声乐。
从早到晚:早、白天、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一 单元教学目标。1 关注民风民俗,了解民生和民俗文化。2 体会本单元作品的语言特点,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3 能够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二 单元教学重难点。1 体会本单元作品的语言特点,2 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三 单元知识结构。...
2024年八年级下册地理试卷 第四单元复习题
2015年八年级下册地理试卷 第四单元复习。题。一 选择题 每题1分 1 下列不属于香港工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是 a 地理位置优越b 矿产资源丰富c 交通便利d 劳动力丰富。2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b 水源条件c 光照条件d 科技条件3 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a 肥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16 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1 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2 引导学生品读 赏析文中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3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 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