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判断题(每道小题 1分共 4分 )
1.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世纪。 (
2. 9时15分就是9时1刻。 (
3. 13日8时=300时 (
4. 2024年2月29日张磊坐飞机到新加坡。 (
二、 单选题(每道小题 5分共 15分 )
1. 一个果园长360米,长是宽的3倍,它的面积是: (
a.43200平方米 b.43200米。
c.432平方米 d.388800平方米。
2. 一架飞机上午9时20分从甲城出发,下午1时20分到达乙城,这架飞机每小时飞行920千米,甲乙两城相。
距 ( a.7360千米 b.3680千米 c.3608千米。
3. 甲乙两人的平均年龄是30岁,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是29岁,丙的年龄是( )
a.31岁 b.28岁 c.27岁 d.32岁。
三、 填空题(1-13每题 2分, 第14小题 3分, 15-16每题 4分, 第17小题 6分, 共 43分)
1. 比较大小。
92厘米□1米。
5. 在□里填上或=.
350平方分米□5平方米。
6. 比较大小。
5时□500分。
7. 比较大小。
15厘米□1米。
9. 比较大小。
5千克□5000克。
10. 在□里填上或=.
7千米□750米。
11. 小学生早上7时30分到学校,中午11时30分回家;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 )小时。
12. 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的周长长。
13.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的面积大。
14. 爷爷今年72岁,只过了18个生日,爷爷的生日是( )月( )日。
15. 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使长是7厘米,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6. 张明的奶奶生于2024年,当时是( )年,是第( )世纪,2024年她是( )岁。
17.在年中,是平年的有:( 是闰年的有( )
四、 计算题(每道小题 6分共 12分 )
1. 计算并验算。
2. 计算并验算。
五、 应用题(第1小题 8分, 2-3每题 9分, 共 26分)
1. 李庄农民往粮库运小麦, 第一天运了10车, 第二天运了7车, 每车运小麦2吨400千克, 两天共运多少千克? 合多少吨多少千克?
2. 100块湿砖重450千克, 每块砖吹干后减轻850克, 100块湿砖在吹干后重多少千克?
3. 一台自动包装机用20秒包装135块糖, 照这样计算, 这个机器1小时能包装多少块糖?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2024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六、 选作( 4分 )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年有( )个季度,第一季度有( )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是第( )季度,有( )天。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四年级数学 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 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班级得分。一 填空。18分 1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这个定律是 2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 3 在乘法算式中,先乘 或者先乘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 用字母表示为 4 100 4 25 1...
单元试卷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一件上衣定价是68元 件,批发124件这样的上衣共要 元。2.405 16的积是 25 60的末尾有 个零。3.一个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4.根据15 18 2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5.一个牧场养了24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天吃草...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15分 算式运算定律。a b b a 二 连一连 12分 三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0分 四 解决问题 33分 箱苹果汁和26箱橘子汁,每箱都有12瓶,它们一共有多少瓶?2 北京到广州之间的铁路长大约是2300千米,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