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发布 2020-09-29 13:43:28 阅读 3294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一)单元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意义、背景、出发点)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有关“黄河”的几个掠影。为什么选取黄河掠影为素材呢?这里主要是从以下几点考虑的:

1)母亲河---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是母亲河,她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有人把长城喻为中华之静脉,把黄河喻为中华之动脉(母亲啊,地位够显赫了,母亲的动脉,可见,黄河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让孩子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就更有必要了。

2)地域的接近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众所周知,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彦喀拉山,流经9个省,最后一站是我省的东营,是从东营的利津流入渤海的。从地域的接近性上看,与我省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中国这么大,黄河入海口偏偏就在我的家乡。

3)现实性---数据真实。

素材中所提供的黄河的新增土地、七日漂流、流域面积等都是一些真实的确凿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真实的、数学是有价值的。

4)唤起环保意识---生态环境恶化。

据有关资料显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每况愈下,那么,给母亲河营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则刻不容缓。这也是编写者为什么选取黄河为素材的目的之一。

综上所述,以黄河掠影为素材,视点独特,数据真实,选材大气,寓意深刻。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中华文明,增长历史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景串。

黄河三角洲。

黄河漂流。黄河流域图。

二)单元知识分析。

本单元新学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公式。

加法运算律(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已学知识。 加法的意义与计算。

3+4=4+3)加法结合律的雏形。

用字母表示单位名称。

长度: cm m km dm mm

面积: cm2 dm2 m2

质量: kg g

用字母表示点 a b

后续学习知识。

简易方程。

乘法运算律。

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

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说明:从单元知识结构的安排上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知识结构方面的编排很有特色:

1)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分开编排。以往教材大都是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虽然比较系统,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代数,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把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分开编排,有利于分散难点。

2)将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整合在一起学习。以往人教教材是将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分开在两个单元学习的。先**算律、再学用字母表示数,这样编排,既不利于学生用字母表示规律,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理解代数的意义。

本教材将运算律与用字母表示数整合在同一单元,且先学用字母表示数,再**算律,有利于学生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同时为用字母表示定律奠定基础。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不管是数量、数量关系,还是运算定律,归根结底都是字母与数之间的关系。因此,用字母表示数是用字母表示数量、表示数量关系、表示公式和加法运算律的基础。

所以,我们把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的重中之重。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其他的问题则迎刃而解。]

难点:用字母表示数。

四)单元信息窗解读。

信息窗1(2页)

1.情境图。

1)情景**读:此信息窗的情景标题为“黄河三角洲”。情景图上呈现的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美丽场景。在画面的下面,压着3行字,交待了三角洲新增土地的情况。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3条:①平均每年向前推进2—3千米②新增陆地约25千米③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量。(3)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教学建议。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字母表示数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量的必要性(见教材2页,分析红点。)

强化用字母表示数意义的教学。

给足探索的时间。

在第一个红点中“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不要急于出现25×t,要让学生充分地去尝试,给足个性化学习的时间。让孩子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不确定性。

给足探索的例子。

由于教材受呈现方式的局限,在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意义时,教材只提供了一个例子。应该说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意义,一个例子就显得很单薄。从不完全归纳法的角度来说,要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例子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你的教学实际,为孩子多提供一些例子,比如人教版修订版教材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

“弟弟今年a岁,姐姐比弟弟大3岁,姐姐今年几岁?”这是一个很传统、很典型得例子,因为年龄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这样的例子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体验起来就必然深刻和到位。

能独立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模型。

学生在理解了例题及教师给补充的例子以后,对用字母表示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但是,要使学生有比较深刻的体验,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些例子,并说明字母所表示的含义(举例子)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的理解应该说是比较到位了。

突出重点,收放适度。

例1是重点,要浓墨重彩,例2有例1做基础,学生学起来并不难,例3是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对学生来说也比较简单,因此,这两个例题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索。

处理好简写与略写的关系。

在学习乘号的略写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只有数字和字母之间、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不写,这里要向学生说明的是“可以”省略,意思是允许省略,如果你不习惯,还可以不省略。这里不必强求,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习惯会慢慢的养成。另外,还要向学生强调三点:

一是数和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二是数与字母之间省略乘号后要将数写在字母的前面(比如:a×3写成3a)。三是加号、减号、除号是不可以省略的。

4.注意的问题。

加强用字母表示数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初步的代数观念。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概念的重大发展,也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学生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变的开端。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给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方便。她有很多优越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向学生渗透以下几点:

普遍性。如2+3=3+2,这个等式表示加法交换律,但它只表示一个特例。如果用字母写成a+b=b+a,这个等式就具有普遍性,a与b可以表示任意数,再如偶数……无穷数列。

怎样用字母表示所有的偶数呢?也就是说能不能写出偶数的通项公式呢?an=2n,是偶数的通项公式,其中n……掌握了偶数的表达式就等于掌握了偶数列,可以求任一个偶数。

简明性。如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用语言叙述出来,两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用和里的每一个加数去乘这个数,在把所得的积加成起来。那么,分配以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道,也不够简练。如果表示为(a+b)c=ac+bc,则既简单又明确。

精确性。如求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我们可以写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公式的含义是什么?从上面的公式不容易表示清楚、准确。

实际上这一公式,应理解为长方形面积所含的面积单位数,等于与他相应长所含的单位数与乘宽所含的单位数得乘积。如表示为s=ab,s、a、b

都表示的是数,它们之间是数值关系,这样的表示就比较精确。

应用的广泛性。

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渗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任意的已知数,用x、y等表示任意的未知数,并且这些数都能参与运算,为学生以后学习恒等变换及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作铺垫。

以含有一个字母的式子为主。

比如:书的价钱是a元,钢笔比书少2元,文具盒比钢笔多5元,文具盒的价钱是多少元?列式a-2+5;如果是书的价钱是a元,钢笔比书少2元,文具盒钢笔多b元,文具盒的价钱是多少元?

列式就是:a-2+b。不要小看这一改动,对大人来说没什么,可是对出学代数的孩子来说,其抽象性增加了,难度怎大了。

信息窗2(8页)

1.情境图。

1)情境图的解读—此信息窗的题目是“黄河漂流”。画面上呈现的是黄河漂流路线图、活动的举行的时间、漂流的总路程及每天漂流情况纪录表。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2条:①活动历时7天,全程397千米。②每天漂流的时间与速度。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2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为什么不能说是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字母只能表示一个数,字母与其他数或者其他字母合起来共同表示数量关系)。(2)用字母表示公式。

3.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学习了第一个信息窗后,虽然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了一定的经验,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但是信息窗1(p2)的例1与本信息窗的例1(p8)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一是窗1的例1的三个量中有两个变量,窗2的三个量中全是变量,二是窗1的例1求得是1个量(含有一个字母);窗2的例1求得是由3个量组成的数量关系式(包含3个字母),因此,这里既要体现个性化的表达方法,又要有教师必要的指导和提升。

鼓励学生交流。

前面说到,用字母表示关系式重,3个量都是不确定的,以此它比用字母表示数的难度大得多,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碰撞、反思中形成正确地认识和体验。

设计数学游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将探索或交流活动设计成有趣的游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常见的“你说,我写”游戏(你说一个数量关系,我用字母来表示。

比如:速度×时间=路程),或者是“你写,我说”(你出示一个用字母表示的式子,比如:a表示每本练习本的**,b表示买的本书,c表示所花的总钱数,那么,让同伴说说a×b=c,这个式子的含义)。

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注意的问题。

在从语言叙述到代数式表示,从代数式表示到语言叙述的双向流程中,理解代数式的含义。

也就是说既能把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如:见9页上部分探索,已知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如果用a表示速度,用b表示时间,那么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用字母表示为:c=a×b。

2019秋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精选公文范文。2013秋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 谢谢。2013秋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质数和合数。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情境图 你能发现什么?2.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 问 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 有两个以上因...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节能减排 用字母表示数。一 教材分析 1 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分开编排。以往教材大都是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虽然比较系统,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代数,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把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分开编排,有利于分散难点。2 将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整合在一起学习。以往人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