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计划和教案

发布 2020-09-21 17:47:28 阅读 3953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第 1 课时月日)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射线、直线和角书页例题和“试一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难点:建立“无限长”的观念和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木条做的角。

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

(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2)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板书:两个端点)

学生画一条线段。

(3)观察、回忆: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

(4)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板书:有限长)

(5)谁能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2.认识射线。

(1)出示城市夜景图。

提问:这个城市美不美?你觉得它美在**?

(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夜景中的追光灯。)

提问:这些灯光是哪儿来的?

说明:追光灯打出的灯光向某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使这个城市的夜景更加美丽、迷人。

(2)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灯光的图形,叫射线。(板书:射线)

(3)教师画射线: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射线是怎样得到的?射线的另一端可以继续延长吗?它的长度可以确定吗?说明了射线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板书:无限长)

(4)把射线和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板书:直的,只有一个端点)

5)教师介绍:手电筒、太阳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学生举例。

6)用直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教师示范:先点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

学生练习画一条射线。

提问:谁能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3.认识直线。

(1)(先出示一条画好的线段)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2)把直线和射线、线段比一比,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3)用直尺或三角板可以画直线,画时要先点一点吗?为什么?直线可以度量吗?为什么?

(4)学生画一条直线。

4.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完成板书:教者根据三种线的特点板书。

5.完成练一练。

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6.学生动手画。

(1)出示一个点,请同学们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提问:过这一点还能画出直线吗?(学生动手画)你可以画几条直线?

说明: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出示两个点,请同学们同时过这两点画出一条直线。

提问:过这两点还能画出直线吗?《学生动手画)你可以画几条直线?

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3)出示教科书插图,看图了解这个知识的实用性。

指名学生在生活中找例子说一说。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再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二、认识角。

1.导人:(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名称是什么?

(板书: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2.认识角及其名称。

(1)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

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

(3)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

(4)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5)提问: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6)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学生写十二个,并举例写成“”,读作“角一”。

三、布置作业。

第 2 课时月日)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角的度量书页例3和“练一练”和练习十三5—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量角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操作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导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黑板出示)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使它和第二个角相同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把第二个角与第三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封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教师讲解。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就记作1°

②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我们要把角的顶点跟量角器的中心对齐。

③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它们都是从0°~180°。

教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按方向从0°~180°。

④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从右边起找0°刻度线,再找出°的刻度线。

在自己的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找°刻度线;从左边起找°刻度线。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书第7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

①两重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②一看数:

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3)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0度刻地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点什么?

三、完成练一练。

1.第1题。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量的。

2.第2题。

1)同学们量好后,将结果填在括号里。

2)小组内交流。

3)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3.第3题。

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动手量一量。

3)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4.做练习十三第6题。

学生拿出一副三角尺交流哪个是直角。

说出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

四、总结。问:回顾一下,角的度量是怎样度量的?你有什么收获?

第 3 课时月日)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角的度量练习教科书第82~83页练习十三第8——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不同方位的角。

教学难点:正确操作量角器度量位置“变式”的角。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平行教案苏教版

认识平行 教学设计。教材及学生分析 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科书第39 41页 主要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 做平行线 的问题。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 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平行教案苏教版

认识平行 教学设计。教材及学生分析 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科书第39 41页 主要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 做平行线 的问题。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 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 总复习 单元备课 时间 2010年12 月28日。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多位数的认识 乘法和除法 空间和图形 统计。教材分析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上是按照前面的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