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汇总教案

发布 2020-09-18 03:57:28 阅读 9015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周共2课时。

见面课:1课时。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讲述隋朝的史实,认识隋朝的历史意义。简述隋朝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了解隋朝的时代特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

教学难点】大运河。

教学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有效导入。

梳理上个学期朝代更替,延伸到隋朝。再用隋炀帝去扬州观赏琼花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任务。

(1)、列举隋朝的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隋朝何时统一南北?

(2)、请描述隋文帝统治时的社会局面。

(3)、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为中心?南北各到那里?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

4)、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三、自学尝试与汇报展演。

过渡 :北周末年,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于是“隋代周”。

一)讨论第一题:(板书:隋朝建立,统一南北 )

要点:(1)杨坚,长安,581年。(2)589年。

过渡:隋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讨论第二题:

要点:社会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安定;仓库里储存的粮食、布匹,可****五六十年开销。

过渡: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三)讨论第三题:(板书:大运河的开通)

要点:(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洛阳(3)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过渡: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对此,你怎么看?

四)讨论第四题:

要点:(1)、总的来说是好事,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2)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

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5)、教师点拨:

1、隋朝经济的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2、大运河的开通的目的、地位、和具体概况。

四、质疑拓展。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五、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a.581—618年 b.589—618年。

c.581-600年 d.588-618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涿郡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3.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

四、五千公里。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5.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了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

c.创立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6.隋朝大运河中的邗沟一段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a.海河和黄河 b.黄河和淮水。

c.淮水和长江 d.长江和钱塘江。

7.按照东、南、西、北的次序排列下列水利工程,正确的是。

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灵渠④江南河。

a.①②b.④③c.①③d.②③

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9.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

10.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二、填空题。

1. 末年,外戚掌握大权,581年建立 .

2. 年,隋灭 ,统一中国。

3.隋朝在一带修筑了许多大仓库。

4.隋炀帝从年起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

5. 沟通黄河和淮河的是沟通淮河和长江的是。

三、填图题。

1、在《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上》填出运河的起止点和今名,大运河的中心点地名。

2.按照字母所处的位置,填出相对应的大运。

河四段的名称。ab.

c.d.

四、问答题。

隋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参***:一、1·b 2.b 3.b 4.c 5.a 6.c 7.b 8.c 9.b 10.b

二、1·陈朝、杨坚、隋朝2.589、陈3.长安、洛阳4.605 5.通济渠、邗沟。

三、涿郡——北京;余杭——杭州 a永济渠b通济渠 c邗沟d江南河。

四、人民渴望统一;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士族课的衰落。

六、课后作业:

1、历史图册第一课的填空。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难点是隋朝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

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的关键是如何使学生明确他们的联系,采用有效的途突破重难点。

第2周共2课时。

第2课“贞观之治”(1课时)

教材分析】认识唐朝的建立时间 ,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在位时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认识唐朝的建立时间 ,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在位时的政治制度、认识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

教学重点】唐太宗、武则天的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1、唐太宗的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 课 “贞观之治”(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识记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三、自学尝试与汇报展示。

一)、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第7页—第10页的内容,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标出要点,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列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对“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描述的?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她是如何统治的?

4、谈谈你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二)、汇报展示。

过渡: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唐朝建立。

1、讨论第一题: (板书:唐朝的建立)

要点:618年,李渊,长安。

过渡:李渊退位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2、讨论第二题:(板书:“贞观之治”)

要点:(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2)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3)注意“戒奢从简”。(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5)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过渡:课文对“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描述的?

要点:农民的赋役负担减轻,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

过渡: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过渡:唐太宗死后,传位于唐高宗。高宗懦弱多病,很少理政。武则天在唐高宗时就已掌权,后来称帝。

3、讨论第三题:(板书:女皇武则天)

要点:武则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救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过渡: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治理国家的。谈谈你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4、讨论第四题:

要点: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三、小结本课内容。

四、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

a、皇帝要勤于政事b、大臣要廉洁奉公

c、**要轻徭薄赋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考资源网”说出此话的皇帝是中考资源网。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2024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处中考资源网。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轻徭薄赋。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

七年级历史 下 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 单选题 每题2分,30题,共60分 将答案写在下表中,否则不得分。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2.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3.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

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卷

1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 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 a 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b 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c 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 任职的机会。d 提高了高门...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

1 新闻两则 导学案。编者 孙学敏。学习目标。1 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要素 特点 结构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 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 简洁。自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基础我能行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他的诗词有。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要塞 ku 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