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资源开发。
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动物、植物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教学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学生在经历**过程后将了解到水滴中常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使学生体验到微观生命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微观生命世界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知识目标方面,由认识微生物明确为“一滴水里有什么”这一具体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微生物,所以本节课不应照本宣科,认为把书上的知识讲完,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紧箍咒。
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起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到广阔的空间去探索、求知。在材料设计方面,遵循兰本达关于材料要“结构化”的思想,同时渗透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课前要。
求学生自己走入大自然采集一些水样,这包括河里、池塘里以及放置了几天的雨水或自来水,当然教师事前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的工具——显微镜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多****,以帮助学生展开**。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观察**—交流汇报—延伸拓展”的科学**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化的材料为学生科学**活动的自主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个别指导、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学生观察水样:课外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2.学生汇报。
3.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
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让我们再来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4)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组织学生用多**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四、拓展活动新课标第一网。
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2.做酸奶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里的2课,属于生命世界里的微生物这一内容体系。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
采用往煮好了的鲜牛奶里加入酸奶的方法(酸奶里含有乳酸。
菌),让鲜牛奶发酵成酸奶。这部分内容可以是课前做好酸奶课上带来品尝,也可以在课堂上当场做酸奶,在这里采用的是后面一种方法。第二部分,是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在这里,让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并知道鲜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有些细菌对人类有用,另一方面有些细菌又对人类有害。第三部分,是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有哪些。第四部分,是了解病菌是如何通过**接触传播的,以及还有哪些传播途径。
教学的主体活动就是让孩子们经历做酸奶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感受到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从而消除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一些错误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
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
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能够收集有关细菌、病毒的资料并参与讨论。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发酵而成的;●知道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了解病菌的一些传播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给学生每组一份空的酸奶瓶,让学生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他们会有所发现)3.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煮好的鲜牛奶若干。
具体是:在电饭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并将煮好的鲜牛奶分发给每个小组)②学生自带消毒过的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一烫)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保温几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2)学生自己制作酸奶。
测一测:我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___
教师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③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学生交流自己做酸奶的感受,并画好心情曲线。(在坐标横轴方向上设立几个时间段,让孩子们在竖轴方向上画出做酸奶前后的感受,即画出我的心情曲线,等孩子们的酸奶完全做成了再找一个时间交流他们的感受)二、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谈活: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2.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3.学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5.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上的资料——细菌和酸奶。6.教师小结: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种类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三、认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7.教师小结: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病菌,许多传染病由病菌引起。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四、了解病菌是如何通过**接触传染的.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学生交流。
6.谈话:除了**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显微镜下晶体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1 美丽的晶体。1 用放大镜观察食盐 白糖 碱面 味精颗粒的形状。观察方法 a 取适量的食盐 白糖 碱面 味精分开放在纸上。b 用肉眼分别观察食盐 白糖 碱面 味精的颗粒。c 用...
七年级科学上册《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教案12浙教版
课题课时安排。2 5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1 了解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目标。2 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3 了解衣藻 草履虫 细菌 真菌的结构特点。重点重点 单细胞生物 衣藻 草履虫 细菌 真菌 的结构特点。和难点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真菌与细菌的区别。难点...
七年级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知识总结
显微镜知识总结。一 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1.显微镜的成像 光源 天然光或人工光源 反光镜 光圈 物体 物镜 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 目镜 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2.显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