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必背古诗及名言

发布 2020-07-27 02:29:28 阅读 2791

六年级上册古诗。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意:一只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故事: 一天,他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那时候,天空被白白的雾笼罩着,远看像座白塔;近看,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这种白雾不是一片片的,而是整个的。

两旁的芦苇是深绿色的,偶尔有一两只翠鸟飞到了芦苇上头,叽叽喳喳的叫着,芦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 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船上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那两个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他们没有划船,而是无忧无虑的坐在那里,脸上总是嘻嘻哈哈的,只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诗人看见了,很奇怪:

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诗意:碛,就是沙漠。这首《碛中作》是岑参第二次西出塞外,行进在万里沙漠中的有感而发。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告别了亲人,驰马西行踏上卫国戍边的征程,广袤空旷的西北大地一望无际,天地相接,人们好像走到了天之尽头。又一轮满月冉冉升起,我已经离开故土整整两个月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又是一天的急行军,又是一个月圆夜,旅途的劳顿自不待言,眼下连宿营睡觉的地方都没有着落,看来,我们又要伴着月光,在这人烟绝灭的荒漠之上风餐露宿了。

《碛中作》落笔自然、舒展,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之中,巧妙刻画出了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活动,仿佛有那么一点点消极的情绪,然则仔细一品,却暗涌着一股勃发的激情,动荡艰辛的戎马生活跃然纸上,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心清晰可“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三万里黄河东流入海, 五千仞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无泪,又一年盼望官收失地。

诗题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盼望宋朝能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的精神。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和平相处的思想感情。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就像一幅油画。前一句中的“铺”字用得高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后一句抓住残阳照射下江中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变化: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深碧色。“瑟瑟”,本来是珍宝名,其色碧,故影指“碧”字。这里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

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露,中间似乎少了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

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意: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回来?

这首诗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出征的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绮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欢乐的酒宴场面,并富有浓郁的西域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时,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不断催促我快快喝酒。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

三、四句写的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这两句把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这里也表达了悲凉之意,在豪情之余对战士们的命运表示同情。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意: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渔翁随即让渔船在水上漂泊。此时,已深夜,月亮也落下去了,人也疲倦了。即使一夜风吹去,没有拴住的船最多吹在长满芦花的浅水边,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要使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抖擞精神, 不要拘守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题画兰 (清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诗意:兰花生长在高高的山崖上,即使是生长在突出的岩石和深深的岩缝中也飘散着它浓郁芬芳的花香。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意去理睬他,浮云来的时候兰花无意相知,浮云去的时候也无意挽留。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了兰花生活环境的恶劣:兰花生活在山顶、突岩、深缝中。

后两句赞美了兰花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所打动。整首诗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也借此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

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南朝·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释义: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释义:不要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年轻时应该及早建功立业。如果现在让时间白白地流逝,将来老了、头发白了,想干什么也不可能了,就会感到后悔和悲伤的。而后悔和悲伤是没有用的。

3. 名垂竹帛,公标青史。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释义: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名垂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趼人《痛史》

释义:指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5. 爱与敬,其政之本也。

《礼记·经解》

释义:爱戴自己的人民、尊敬自己的人民,这是为官执政的基本原则

6. 天道以爱人为心,以劝善惩恶为公。

明·冯梦龙《古今**》

释义:所谓天道。就是以博爱生灵为内心出发的基础。以劝善惩恶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标准。

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释义:攻:琢磨。表面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释义: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简单的说就是学海无涯。

9.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释义: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1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 《腾王阁序》

释义: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11.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晋·陆机《文赋》

释义:诗人进行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

12.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

释义:天地虽大,都可概括进形象,万物虽多,都可描绘于笔下。

13.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 尚书·泰誓上 》

释义:只有天地能哺育出世态万物,但只有人是世间万物中具灵气之体!

1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释义: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正义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15.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清·郑燮。释义:是郑板桥的提书斋联。

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要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

16.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雪梅》

释义: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六年级下册古诗。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六年级必背古诗及课文

六 上 诗经 采薇 汉乐府 六年级必背古诗及课文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六年级必背古诗及课文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

六年级必背古诗及俗语

六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秋浦歌 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初春小雨 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红豆 又名 相思 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六年级必背古诗

五 六年级分类背古诗。1 带有江河的。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竹里馆。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