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用科技改变家乡贫困。开展扶贫工作后,朱有勇经过全面调研,把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以此为突破口,朱有勇率领百余人的教授、博士专业团队,正式进驻蒿枝坝。面对诸多困难,朱有勇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迎难而上,他认为“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
在他身上,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
不负桑梓,发挥余热,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民院士〞,他说他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他就是一名农家子弟,是党和人民把他培养成院士,树高千尺不忘根,他始终不忘这份恩情,始终关注着家乡人民的生活。
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和大学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辈人才学习,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决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决的人民立场、真挚的爱民情怀,把视线投向国家开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珍惜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荣耀!“通过向朱有勇学习,使我们的教师更加坚决立德树人的初心;使我们的师生更加坚决强农兴农的决心;使我们更加坚决脱贫攻坚的信心。〞云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吴伯志认为,涉农高校要做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12年前,黄惠川还是中国农业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当时他被朱有勇一句。
我是一个农民教书匠,不会坐着说话〞深深打动,他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师从朱有勇攻读硕士、博士。如今的黄惠川成为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将“把**写在大地上〞的精神继续传递。
为了能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真正应用到田间地头,朱有勇院士把家安在了偏远的小山村,带着我们一起学拉祜话、唱拉祜歌,穿着迷彩服、绿胶鞋和老百姓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尊重和爱戴。〞黄惠川说,朱有勇将团队研发多年的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关键技术无偿给当地农户和群众使用,唯一的条件是“不用一颗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收益的15%要用于扶贫公益事业〞。而这15%,正是本应属于朱有勇的技术股份。
朱有勇院士不为自己、也不在乎什么回报,他只希望能将科研成果真正应用推广到田间地头,能够帮助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帮助老百姓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才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应该有的最高追求。〞黄惠川说。
我是去年从北京来到了云南,也是一名支持西部的建设者,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吴顺川认为,把**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用在大地上,这才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我将始终坚持‘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效劳脱贫攻坚、效劳乡村振兴战略、效劳社会治理创新。〞云南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工作人员和敬韡表示,朱有勇院士的事迹鼓励着自己,自己将把民政效劳对象的所想、所需放在首位,引导慈善社会工作力量积极参与,为民政效劳对象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效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叫刘元昕,是中国工程院派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在来澜沧挂职以前,我没有见过朱有勇院士,但经常听工程院的领导和同事满怀敬意地谈起过朱院士在澜沧的扶贫事迹。
我第一次见到朱院士,是2023年11月19日,朱院士和工程院的有关领导一起送我到澜沧赴任,刚下飞机,朱院士就带我去他建设的科技扶贫工程基地调研,我发现在基地劳动的少数民族群众都认识他,朱院士用拉祜话跟他们打招呼,一点都没有我想象中可能会有的距离感。这又让我很好奇,朱院士又是怎么做到让人民群众如此喜欢他爱戴他的呢在一年多的挂职工作中,我慢慢地找到了答案。
2023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西南边陲的深度贫困县、云南决战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普洱市澜沧县。面对贫困人口21.15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1%的艰巨扶贫任务,时年60岁的朱有勇院士自告奋勇:
“我年轻,我来干!〞。
朱院士接受任务后,第一时间奔赴澜沧。他谢绝了县里为他和团队安排的舒适住所,一竿子插到底,坚持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
为了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朱院士认真研究制定了“精神+产业+技能〞贫困的科技扶贫方案。他坚信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广泛开展林下三七和冬季马铃薯等科技扶贫工程,群众脱贫致富不难。可当他把工程推广到农户家时,老百姓都不理解不积极也不支持。
为了打动群众,朱院士在村里租了一块地,带着团队人员一起亲自种起了马铃薯。采挖马铃薯的时候,村民们全都来围观,有的老人说,活了七八十岁,都没见过这么大、产量这么高的洋芋!一亩地就能赚5000多块钱,直接带动一个贫困群众脱贫。
从此,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来找朱院士学习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
随后,朱院士又开始“盘算〞起了澜沧广袤的松林,这里很多老百姓家里有松林,朱院士就把他潜心研究十余年、世界首创的林下有机三七技术带到澜沧,无偿传授给当地农户和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应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巨额收益,他却分文未取。
为帮助群众真正掌握农业技能,朱院士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优势,组织院士专家,开办了免费的院士专家技能培训班,先后开设林下。
三七、冬季马铃薯等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通过四年的努力,澜沧县已经探索出一条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开展之路。到今年年末,澜沧将在现有根底上,净脱贫78227人,贫困发生率将从朱院士刚来澜沧时的41.17%降至1.
61%,将提前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
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朱有勇同志,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模范教师 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全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几十年如一日,用崇高信仰 渊博学识 辛勤汗水书写了立德树人和强农兴农的时代华章。一 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信仰 情系农村 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
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 时代楷模 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 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宣传部2019年12月2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 时代楷模 称号。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
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
学习朱有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例五篇。2011年,已经是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的他,决定不再担任校长,而是选择加入到扶贫队伍中。他对同行的博士生们说 这里这么穷,怪我们这些人没有深入下来,没有真正的来为老百姓做些事情!老百姓享受不到你的研究成果,作为院士,这就是失职!2018年他带领农民种植的冬季马铃薯已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