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桂贤娣老师师德教育”的心得体会

发布 2020-06-30 17:29:28 阅读 7040

师德是一个老师的品质,而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两者有什么关系呢?桂贤娣老师的以情教书、以情育人的思想和做法给了我不少的启示。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教书。

学生喜欢桂老师,更喜欢语文课,因为桂老师所交的班级“作业少,成绩好”,而且桂老师很关心他们的成长。这种“移情”的喜欢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保障。可见,并非每一孩子生来就对语文有兴趣,当他们遇到像桂老师这样关心他们的老师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使一些情绪低落平淡的学生,兴趣逐渐高涨起来,当老师教学语言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温和感人,那就会赢得学生好感,赢得学生的信任,吸引学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坚持学下去,教学的目标任务就能顺利地完成。

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只顾传授知识,这样学生得不到关注、关爱,久而久之,身心疲惫,学习兴趣就会顿失,并有可能导致学生永远讨厌这门学科。古人说“爱屋及乌”“憎人及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2、营造感人的教学氛围以情育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的情感共鸣,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再好,学生也没有触动。作为教师如何“抓”住学生上好课呢?桂老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2023年当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花400元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不管到**听课,她都录下,回家一句一句地记下课堂实录,进行分析研究。

她在家里反复试讲,讲了录,录了讲,几年下来共用垮了4台录音机。为了给课文配一段合适的曲子,她常常跑遍三镇,购买磁带;为了范读好一篇课文,她在家里反复朗读。读一遍,用录音机录下来,听几遍,再读,再录,再听… …觉得差不多了,就读给丈夫和女儿听,请他们提意见,读到后来,全情投入,往往声泪俱下。

在上了《春蚕》一课后,她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当桂老师读到夜晚母亲拿着匾喂蚕时,声音颤抖起来,渐渐地,她地声音就哽咽了,双颊流下了激动地泪水,她哭了,我们听着听着,双眼也开始模糊起来,在模糊地泪眼前,我们仿佛看见了文中母亲那满头的银丝… …在昏暗的烛光中喂蚕的情景。心里涌出不尽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可见,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营造感人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学大于教”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教师的岗位上既教好书,又育好人,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我心中一直以来想追求的境界,然而桂老师做到了,这与她崇高的师德无法分开,这种师德不仅是师爱,还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敬业精神,看来,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要在日常工作种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辛勤地付出获得教学的精湛技艺,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潜下心来,克服畏难情绪,像桂老师一样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抛洒热血。

师德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 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以下内容是为您精心整理的师德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欢迎参考!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要办好教育,要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坚定不移...

中学老师德育教育塑造心得体会 实用

本文为word格式,后可随意编辑修改!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淡化了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较少注重中学生心理倾向 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导向与塑造,从而导致人格缺陷,人格的缺陷最终导致教育教学目标的难以实现和落空。中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 指挥者 领导者,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学...

老师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或许家长们对教育孩子的大概知识都了解的,但对具体的做法却一头雾水。到底生活中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呢?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没有什么共通的经验呢?我想说的是,经验是自己总结的,只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提升,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处在成长时期的孩子,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