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学习“枫桥经验”心得体会

发布 2020-06-30 16:07:28 阅读 4808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50多年来的不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典范。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对正确处理党政推动与发动群众的关系、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压实责任与鼓励担当的关系、基层治理与地方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意义重大。

通过到诸暨市的调研和现场教学,我对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藻实践”有了深刻体会和认识。

一、基本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和根本保证。“枫桥经验”坚持和发展的好,党建引领是关键。比如江藻镇,坚持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相融合,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衔接、良性互动。

通过加强党的政治领导、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树立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将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个末梢,实现**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命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不变的初心,也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和灵魂。诸暨市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在浙江省率先推出‘一证通办’改革举措,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办理一生80%的民生事项,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便利和实惠。

三)不断探索完善矛盾不上交机制,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精髓。诸暨市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原则,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机制,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建立了“零上访村”“零上访镇”的创建机制,开展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互学互比,激发了各级抓信访、破难题、重化解的主动性,推动各类矛盾问题在镇、村层面得以解决。

四)充分发挥多元化社会组织的作用,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推手。诸暨市调动和组织各方资源,坚持“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调解组织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形成了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的有效机制。比如枫桥镇发展了“枫桥大妈”等近50个覆盖各个阶层、各类人群的社会组织,涵盖了治安巡逻、矛盾化解、网格化管理、心理服务、特殊群体帮扶等各个方面;江藻镇积极发挥“詹大姐”帮忙团在矛盾纠纷等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探索干部群众“调一只、巡一夜、劝一次”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全力夯筑了社会治理的基石,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成为诸暨的靓丽风景。

五)注重德治化和乡村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思想保障。诸暨市以创建“文化新家园”为载体,坚持“枫桥经验”与当地独特的文化融合升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打造群众的精神家园,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比如在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红枫”书吧,建立“三贤文化”研究会,编排“调解故事”等系列乡村舞台剧,让老百姓自己讲述“枫桥经验”故事;注重挖掘、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智慧,村规民约、乡贤参事会、道德讲堂、红黑榜等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元素的有机融合。

二、对标反思。

十多年来,在***同志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重要指示指引下,“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已不限于矛盾纠纷的化解,不限于政法综治领域,而成为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对标新时代“枫桥经验”,尤其是江藻镇的实践做法,经过反思,xx镇在基层治理相关工作中还有以下欠缺之处:

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的衔接和互动不足。

1、队伍建设方面。思想蜕化,年龄老化,能力弱化。当前农村党员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高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不少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村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员没有党员的样子”。

2、制度建设方面。规矩意识不到位,制度规定不到位,执行落实不到位。对于需要民主决策的事,不严格按照“五步议事”去办。

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详细、不深入,导致群众产生误解。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不了、不想监督,成为“稻草人”。

3、作用发挥方面。少数村干部不敢领导,不会领导,不善领导。部分村书记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全局意识,不注重班子建设,工作思路不清,不能做到运筹帷幄;不能以身作则,个人威信不高,不能在群众中形成强大的号召力;不注重团结同志,不善于沟通交流,班子战斗堡垒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形不成农村基层治理的合力。

二)应对农村社会治理新问题、新矛盾的能力还需提高。

1、对群众利益需求的日益多元应对不足。是随着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中的新型社会矛盾的逐步凸显,群众对**为民办实事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参与和监督村级事务管理的愿望日趋强烈,如何找到各阶层利益的最佳契合点,帮助、引导农民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2、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日趋复杂突出,化解难度较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由以家庭和邻里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项目征地、林地收益等经济纠纷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由于干群关系紧张、政策宣传执行不到位等导致的群众与**相关部门、单位间的矛盾纠纷。

农村社会矛盾呈现出民事纠纷、行政纠纷、轻微刑事纠纷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复杂情况。面对这些矛盾纠纷,虽已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但与群众的迫切需求还存在差距。

3、矛盾纠纷调解主体单一,不具多元性。矛盾纠纷的化解更多的依赖镇、村两级组织的行政化手段,缺乏志愿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及第三方参与的纠纷化解渠道,没有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针对矛盾纠纷主体多元、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的新特点,存在掣肘现象。

三)部分党员干部在处理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关系上还有欠缺。

1、服务能力不够强。一些村干部本身就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积累知识,对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发展形势不甚了解,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服务群众能力不强,既不能带头创业致富成为典型,又不能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服务。不少薄弱村、矛盾多发村、情况复杂村的基层党组织攻坚能力和推动发展能力弱。

2、服务意识不够强。个别同志党的宗旨观念、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呼声关注不够;有的干部深入农村、服务群众就是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简单地向农民群众宣传一下相关政策,而不去做具体事情,仍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对于群众的要求,没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或是在落实过程中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

3、工作方法不够科学。近年来,个别干部思想观念固化,认为干工作只是一味地发命令,作指示,下任务,提要求。尤其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部分群众认为村干部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服务的少,由此产生抱怨情绪,对组织失去信心,致使村干部公信力和威望不足,严重影响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

三、学习启发。

一)强化党建引领,为基层治理提供组织保证。发挥党建统领的最大政治优势,将党建引领嵌入基层治理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党员教育,强化政治功能。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机关干部一线讲坛”学习交流、主题宣讲等方式,把党的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每个党支部和每名党员干部,突出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抓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请示报告等,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提高党建标准化建设水平,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深化“村级工作规范年活动”,通过4个阶段,6个方面的规范,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下足功夫,推进支部政治建设标准化、思想教育和党员管理标准化、组织设置和班子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标准化、基础保障和考核评价标准化,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员评价的重要标准,主动把“送温暖献爱心”等救助式和“输血”式服务,变为“扶贫”与“扶志”、“治穷”与“治愚”、“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多元化服务。

3、压实主体责任,构建党建责任落实与社会治理同步推进的长效机制。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每名领导干部联系1个办事处、1个企业支部,领导干部担任软弱涣散村的第一书记,推进“党建+网格”工作进度,加强网格化服务全覆盖,确保从工作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各方面加强对基层的指导,确保工作内容上时刻都要想着人民、为了人民,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具体工作上,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二)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社会治理群众基础。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枫桥经验”核心要义,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积极发挥群众对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树立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一是增强xx村“xx工作法”在全xx推广力度,纳民言,顺民意,凝聚最广泛的力量;解民忧,纾民困,赢得最大的人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产生,让干部少任性、多规矩,让群众少疑虑、多信任。二是探索成立以退休教师、老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组织,为社会发挥余热,增加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的多元化手段,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不断融洽,促进党风、民风、村风的持续向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求实效、谋长远,打造基层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就化解矛盾而化解矛盾,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好社会治理领域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更好地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一是开展好一个活动,即包村干部入户大走访活动,抓好群众反映问题的收集、交办、反馈“三张清单”,明确整改目标、任务、措施,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对“12345”市民服务**反映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由被动化解矛盾纠纷转变为主动发现矛盾纠纷苗头,拿出针对性措施,做到矛盾不出村、问题不出镇。

二是利用好一个平台,即充分发挥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智慧平台作用,完善综治“雪亮工程”、安全生产等网络建设,发挥好镇、村、小组**网格排查和处理矛盾问题的作用,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三是落实好两个“帮扶”,即发挥好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对群众的帮扶作用,围绕村居平安稳定、村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等内容,在警务和法律援助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学习心得体会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同志指出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心得体会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心得体会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围绕发展,明确提出了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这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五大发展理念 中,协调发展着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正如...

心得体会 强化基层治理机制,夯实社会治理基石

心得体会 强化基层治理机制,夯实社会治理基石。近年来,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理念创新,强调了要坚持系统治理 依法治理 综合治理 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需要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基石,夯实社会治理基石重在强化基层治理机制。强化基层治理机制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