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国学经典检测试卷四年级

发布 2020-05-30 01:57:28 阅读 7075

三危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一、填空。(13分)

1.《论语》是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是记录了_ 和他的**的言行,包括政治、文学、哲学、道德以及原则等多方面内容。

2.孔子名 ,字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南宋时期,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0分)

1.不亦说( )乎 2.人不知而不愠( )

3.学而不思则罔4.吾日三省吾身( )

5.士不可以不弘毅。(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18分)

一)解释句中加粗的词。(8分)

1.有朋自远方来2.人不知而不愠( )

3.思而不学则殆4.传不习乎。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10分)

1.人不知而不愠2.温故而知新。

3.诲女知之乎4.知之为知之。

5.是知也。

四、翻译下列句子。(25分)

1.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

3.见贤思齐。

4.任重道远。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选择题。(10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解释:其,他们。之,第一个指优点,第二个指缺点。]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应该指多个]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6、默写你喜欢的《论语》片段。(10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七、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你懂得的些什么?举例说明。

(14分)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四年级上国学经典检测试卷四年级

三危中学2019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一 填空。13分 1.论语 是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是记录了 和他的 的言行,包括政治 文学 哲学 道德以及原则等多方面内容。2.孔子名 字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3.南宋时期,朱熹把合称为 四书 二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0分 1.不亦说 乎 ...

四年级上国学经典教案

课型 诵读。教学内容 道德经 教学要求 理解 道德经 中句子的意思,并且熟练背诵。教学重点 背诵 道德经 中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 出示教学内容。二 学生试读。三 教师范读。四 学生讨论交流意思,教师点拨。五 学生熟读成诵。六 同桌检查,教师抽查背诵。课型 诵读。教学内容 道德经 教学要求 理解 道德...

四年级寒假国学能力测试卷

四年级惠语堂能力寒假测试卷。姓名成绩。1 积累填空。25分 1.论语 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 及其部分 的言行。2.论语 与并称 四书 3.论语 全书共有 篇,分为 章。4.规 的内容采用 论语 学而篇 第六条 入则孝则以学文 的文义。5.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有朋。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