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一班备课

发布 2020-05-23 14:59:28 阅读 2263

备课时间:2015.9.23上课时间:2015.9.29-30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题的。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

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

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题的;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学生质疑,教师引导释疑。

1.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小组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三、激疑拓展。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反思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本节课做得比较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

8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9.23-9.24 上课时间:10.8-10.9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师生各自搜集、了解关于宋庆龄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师生谈话。

2、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简单介绍宋庆龄。

1、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2、交流:整合资料袋里的内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宋庆龄。师补充。

三、初读感知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思考:1)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

(2)她为什么停住了脚?

(3)别人是怎么劝说的?

4)她是怎么说的?

4、全班交流。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提出要求: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展示读,师生评议。

五、课堂拓展,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六、作业布置: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名言记在摘抄本上,或者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8*我不能失信。

出门前:特别高兴早就盼望非常想去。

出门时:想起约定父母劝说坚持留下。

———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教学时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成果,体会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

9古诗两首。

备课时间:9.27-9.28 上课时间:10.10-10.12

教学目的: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

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自由练读。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三年级一班

班级管理制度。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班风班貌,培养同学热爱集体,关心集体 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努力争创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特制订如下班级公约。望全体同学互相督促,共同遵守。1 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校牌,衣着整洁,手指甲剪干净,课桌整理好,做到课桌内无脏乱现象。2 珍惜晨读时间,到校即进教室在...

三年级一班寄语

三年级一班信息。班名阳光少年。班徽。班训好的自己 从点滴做起。班风认认做最真真做好每一件事。班规学习自主 行为自觉 生活自理。班级寄语勤奋是一把金钥匙,会帮你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勤奋是一艘巨舰,会载你搏击知识海洋的风浪。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不懈追求,勇敢的乘风破浪!班级介绍 三年级一班是我们的家,每个...

三年级一班作文

我的哥哥喜欢小动物,总是躲着他妈妈背地里养。他有时会爬到树上抓小鸟。有次在鸟巢里找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就把小鸟带回家放在竹笼里喂起来。哥哥每天都要自己喂,谁动了小鸟,他就跟谁急。他还买过许多只可爱的仓鼠,养的都比较成功。哥哥养的最成功的是一只小狗。小狗聪明伶俐,在哥哥的调教下,会接球,跳跃等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