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 说纽带

发布 2020-05-20 15:04:28 阅读 8549

狄德罗如是言:“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只有我们行动起来,构建文化传承的纽带,传统文化才能万古长青。

阅卷组意见:本文以文化的纽带为切入点,第二自然段引用龙应台的话,以证明“纽带”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文章先后采用故宫的钟表修复师王津、木工手艺人李寿升,以及传承文化的屈原和司马相如的事例,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作者旁征博引,事例丰富,可见其平时扎实的积累。只有如此,考场方可得心应手,文章才能内容充实。

说纽带。伸出你我的双手,手手相连便连起一个国家,心手相连便连起整个世界。这无数双手是有形的连接,更是无形的精神纽带。有了这纽带,心齐,泰山必移;气聚,乾坤必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久前刚刚召开,这不仅让世界全方面了解了中国,也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让中国在国际社会收到广泛赞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提,不只是对一段光辉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盛世的总结。一个民族若欲要富强中兴、屹立不倒,对内爱民良善,与人民系紧心灵的纽带。

共赴灿烂明天;对外则要担负责任,睦邻友好,与世界各国系紧命运的纽带,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之所以这样说,不只是我们自己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世界力量极不平衡,在严峻的难民挑战下,为使难民安全渡过地中海,意大利曾发起“地中海行动”来救援难民,但孤军奋战,孤立无援,救援行动终因资金困难等原因而终止。可见国家间在缺乏联结沟通时,所作所为将会极大受限,因为一人一国的力量着实有限,但如果能够实现世界互联,责任风险共担,利益成果共享的话,那么再大的问题困难除以七十亿也会变得很小。

世界人民将这纽带系牢,也是形势所迫。前不久,骇人听闻的曼城恐袭震惊了整个欧洲社会。除了谴责这起针对无辜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发指行为之外,我们更要反思究竟怎样才能**现在世界所存在的这些棘手难题?

无疑,走向世界合作才是解决恐怖主义等众多问题的有效措施。只有各国携手,建立互信互通,才能在发展中站稳脚跟。

何谓纽带?纽带就是一种联系,也是一种担当。努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成为国际社会外交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一种强大的信念支撑。

这纽带,拉近你我的心灵,让情感不再遥远;这纽带,联结你我的双手,让心跳共存;还是这纽带,联系大千世界,让人类共享发展的成果。

美丽中国,吾等共建;更美世界,与子共创!

阅卷组意见:本文立意高远,站在国际和国内政治舞台的角度谈联系和纽带的重要性。“一带一路”“地中海行动”和“曼城恐袭”这些国内和国际近期发生的大事件为文章增色不少,这也说明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不复返了,大家应该多关注时事热点,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外,说理透彻、语言有说服力,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说纽带。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未来。

最显而易见的,文化之纽带作用对社会每个个体之间都有影响。在《先秦诸子选读》序中说一个忽略了“善教”即良好道德教化的民族,其所获得的发展也一定饱含着被发展了的破坏力、伤害力。而阻止这破坏的善教,正是文化。

是仁爱、恻隐之心,让我们对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是言必信、行必果,让我们能坚守对朋友的承诺。是孔孟儒道深入心中,让我们在异国他乡相逢时能意识到我们都是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

自然,这文化的纽带不是形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如一条长河,蜿蜒曲折,绵延五千年踏时空而来。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所言,解决文化之纽带的秘密,也许正在于,承载着古代文化的艺术作品中的情理结构和今人的心理结构有着某种同构关系和影响。比喻一下,就是文化之所以能如纽带一般牵系着今人古人,是因为我们的脑海中都有相同的“挂钩”,使我们能彼此相连。

这纽带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自在逍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恣意豪迈;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热血……是这样的一条条纽带,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

我自信的想,文化纽带不仅一端连着社会个体、历史,它的另一头,一定还牵系着未来。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幻化为一列列疾驰的高铁,驶出国门;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孔子学院,学中文如今也成为了热门;太极、中医,京剧,一系列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事物正在走向欧洲、美洲……

个人、历史、未来,都被一条名为文化的纽带紧紧、紧紧的相连。我,和许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站在世界的东方,一手牵着历史,一手系着未来,眺望远方……

2024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 北京卷

作者 唐惠忠。中学语文 学生版 2012年第11期。敬礼与汽笛引发的思考。一考生。大山深处的铁路巡逻员老计,每天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他都庄重地举手敬礼,列车也回以久久鸣响的汽笛 一幅严肃而又温馨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这一幕,引发了我的思考。敬礼,是对工作的钟爱与负责。老计挺拔的身影在大山中...

2024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 北京卷

作者 林逾静。中学语文 学生版 2013年第11期。闲敲棋子落灯花。一考生。文学家一语中的 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是的,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一切变得快速而又便捷。人们不用再鸿雁传书,有了手机,问候便在顷刻之间到达 人们不用...

2024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 北京卷

作者 唐惠忠梦阳。中学语文 学生版 2008年第10期。心灵的空隙。一考生。晶莹的玻璃瓶,折射着光芒。有人拿起它,向瓶里装满石子,问 满了吗?一片明媚中,冰冷的石块挡住了舞动的阳光。我们总会想到一些不堪的过往,忖度自己究竟可以承受何种重量。当石子一枚枚加入,当生命之瓶中逐渐堆积阴霾,块垒满胸,我们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