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中展望 教研点滴

发布 2020-04-14 02:15:28 阅读 5042

感怀中展望。

---教研员工作点滴。

暖暖的春风徐徐而来,空气中满是春天的味道,清新、恬静。悠悠思绪,在这个越来越柔和的春天里鱼贯起舞。

多少人在读书,记录,写博,读博,思考,实践中不断地被唤醒,不断的在自省中反思,不断的在反思中提升。回顾这几年的教研生活,总体感觉是忙忙碌碌却又实实在在,总是在扎扎实实地开展,我的内心充盈着收获的喜悦。

这几年来,感到最欣慰的是能把自己的职责做了定位,真正做到了:

一、帮助年轻教师走向成熟化,给年轻教师上好第一堂课。

1、设计好第一印像。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第一印象尤其重要,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也不例外。我认为,在与学生见面之前,年轻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准备要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这个与今后的工作开展是否顺利、以及与学生的关系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一般的年轻老师,比较容易地给学生一种年轻活力、平易近人的感觉,这是作为年轻老师的一种优势。

2、建立威信“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形成“专时专用”的守时的品德以及重视各科学习的态度。也要求自己先做到守时和尊重各个学科的学习。

3、以诚相待。

论是朋友般还是长辈般的师生关系,都应该以诚相待。诚实是作为人的一种美德,同样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最好的方法。与学生相处也一样,初中的孩子虽然还小,但心思细腻,老师的只言片语和微小的表现,学生都能够察觉到当中老师对他们的感情。

4、尊重学生的选择、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生处于人格的形成期,但社会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而学生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因此导致不少学生误入歧途。我们应该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不应该一开始就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思考的能力了,我们要告诉他们的不是该做什么,而是告诉他两种不同选择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无论对错,我都支持他的选择。

二、帮助年长的教师走向风格化。

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每位为人师者刻意追求的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近年来,各小学纷纷分入年轻教师,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层次,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年轻教师思想活跃、好学、上进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等优点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年轻教师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年轻教师的培养问题逐渐成为各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位优秀的教师,必定有其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只有掌握了教学艺术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尽其所能,将学生带入一种深沉、祟高、优雅、别致的艺术境界,从而使学生强烈地感到真的力量,善的人格,美的境界,将学生的精神世界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年轻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提高教学水平。

三、帮助骨干教师走向审美化。

由于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审美文化将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会发达。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如果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也可以说“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而学校艺术课程是实施美育主要途径。

教师通过审美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艺术课程教学审美化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审美化,在教学中培养人体验能力,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愉悦实践体验过程,使传统的唯智的认识活动,变为知、情、意互动的求真、立善、创美的全面教育活动。

通过艺术课程教学审美化这个途径,最后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和谐的发展。

以上几点,这几年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让不少的英语教师走出来陶冶自己,在各项比赛(讲课比赛、技能比赛等)中锻炼自己,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作为一名教研员,真正做到了能“坐下来”、能“钻进去”、能“走出去”、能“潜下去”、能“放开来”。

1、能做下来,要有一颗乐于奉献的心、奉献是教研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有一颗阳光的心,投入工作,在寂寞中寻找快乐。有一颗感恩的心,虽然教研员做的都是幕后工作。

在教研在工作中学会了感恩,感恩学校、感恩同事、感恩对手。2、能钻进去,就是要有一颗终身学习的习惯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3、能走出去,就是向上、向外学习,学习先进的经验与好的方法,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积极的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认真落实,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4、能潜下去,就是要做到两勤(腿勤、耳勤),组织好各项活动(教师讲课、技能等比赛活动,学生的口语及各种竞赛活动),做个有心人。

5、能放开来就是要大胆,敢于实践、用于探索,富有创新。

最感到欣慰的是教材培训这一环节,我觉得做得还不错,并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课改不断进行,一线教师最需要什么?怎样的教材培训更有效?

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在学期初进行教材培训时变教师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一言堂为多元互动,变集中培训为集中交流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需求调研,提高培训针对性。

进入新课改,大部分一线教师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培训,每次培训后我们都要求教师写体会、感悟和收获,可是细看这些资料,又有多少是发自肺腑的呢?培训之后看效果,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

为了使我们的教材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在进行培训之前面向三至六年级教师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然后对**的问卷进行分析,将问题归纳、整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问题,如:英语各种课型的基本上法、需要的时间等进行细致的讨论,师培训有了针对性。

2、本土化引领,多元互动。

培训——教研一体化”是我们组织教材培训的指导思想。我们共安排了四个环节,分别是:课例研讨、经验介绍、教材分析与辅导、调研反馈。

每个环节都要求有教师的反馈,或问题,或意见和建议,使每个教师的思维在活动期间都处于一种参与状态,使教师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就要求教研员及时、适时捕捉活动中的“互动点”,并把它传给其他教师,以此来调动全体教师研讨的积极性。课例研讨、经验介绍、教材分析与辅导、调研反馈等。

3、跟踪培训,让培训效果更明显、更持久。

教材培训的目的:一是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二是要解决他们对教学、对教材的困惑,三是要通过合作互助、平等交流的教研方式,帮助他们提升专业化素质。可是,教师的教学问题不是通过参加一天、两天的教材培训就能彻底解决的,更何况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

因此,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培训之后,有必要进行跟踪调研与辅导,即“追踪培训”。我们可以适时地到各校进行听课,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校际会课”,选择地域邻近的学校教师上示范课。

这样既避免了本校教师长期互相听课无新鲜感的、低水平重复的弊端,又达到了以课会友、平等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认为,对一名乡镇教研员来说,他所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学校,还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引导学校和教师大胆、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校际联片教研,形成一种“平等、交流、协作、互助”的教研文化。

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活力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正是在这些活动中,我耳闻目睹了大量最鲜活、最真实的教学现象,并及时撰写了教育随笔,充实了自己教研员的经验。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孕育了丰硕。今天,当我们在岁月的从容中驻足回望,静静沉思,我们发现,欣喜和叹惋已葱茏了我们曾经的旅程。

马站镇教研室谭玲。

2023年4月1日。

感怀中秋作文

1995年9月22日,睛,农历8月15日,听爷爷奶奶说今天是中秋节。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中秋节 一词,但是,爷爷奶奶说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的圆。吃过晚饭,我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还有姐姐都出来了,坐在屋外的草坪上静静等待那圆圆的月亮。爷爷,爷爷月亮怎么还不出来呀?它是不是害羞啦!我忍不住问爷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