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2第五课

发布 2020-04-02 23:51:28 阅读 2926

课题: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周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难点:了解青铜工艺。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1.预习成果检查及展示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二)活动二自主学习,质疑解难。

独立自学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一、青铜器的高潮工艺。

1.产生:在后期,我国的甘肃等地出现了铜器。

2.发展: 时期。

3.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___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界限。

4.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采用“__铸造法”。

5.商朝的典型代表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奇特的。

独立自学二:甲骨文记事。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___和牛、羊等___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2023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

3.历史地位: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开始。

独立自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_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活动三检测自学情况。

1.小组内测评。

2.小组间互相检查。

3.全班抽测。

四)活动四小组合作**解难,汇报展示。

1.青铜器除了用作礼器外,还有哪些用途?

2.夏商周时期的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这是青铜文明代表,它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悠久、辉煌,这是中华民族骄傲,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今天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这些古代文明?

3.拓展延伸:月、舟、鱼、老的甲骨文。

五)活动五当堂训练。

1.基础训练:

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文字**于:(

a.金文 b. 小篆 c. 甲骨文 d.陶器上的符号

2)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 青铜编钟。

3)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

2.拓展训练:

猜甲骨文的现代汉字。

六)活动六总结。

写下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学生上交学习成果。

四、反思。1.本节课最成功之处。

2.本节课的最需改进之处。

七年级历史第五课

七年级历史第五课 和同是一家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30分 1 在唐朝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 a,可汗b.单于c.赞普d.天可汗 2.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 使吐蕃与唐结盟 b 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c 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一 自主 1 唐太宗实行 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和西域各族奉为。2 唐朝 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理,例如和在今新疆地区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 和。3 吐蕃人是 人的祖先,生活在一带 在经济方面,他们 业和业水平很高。吐蕃于 年在位期间达到政治统一,都城定为。4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学案

第一单元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学习目标 1 识读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2 了解吐蕃的社会发展及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了解回纥 粟末 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3 简述 合同为一家 的含义。4 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 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