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 下 册

发布 2020-03-31 11:33:28 阅读 5733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第1课时)

一、 导入板题。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范围。

三、 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2—3,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完成p3“读图”。

2、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

4、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分为哪几个地区?中国位于哪个地区?

四、先学。五、后教。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多让后进生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同时提醒学生在课本中进行符号的标注。

思考题1:要点:读图1: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读图2:北极圈大致穿过亚洲北部,北回归线大致穿过亚洲中南部,赤道大致穿过亚洲南部;读图4:南北所跨的纬度大致是80°n~10°s,东西所跨经度大致是26°e~170°w

思考题2:要点:半球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约90度,世界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洲际位置:

西面与欧洲接壤,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思考题3:要点:亚洲。

思考题4:要点: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中国位于东亚。

六、当堂训练:

当堂背诵(自背、互背)

七、教后记: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第2课时)

一、 导入板题。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初步掌握运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三、 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4—6,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完成p4“读图”,以此了解亚洲著名地理事物。

2、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通过p5“活动”说明亚洲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4、通过p6“活动”简要分析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四、先学。五、后教。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多让后进生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同时提醒学生在课本中进行符号的标注。

思考题1:要点:在图7.2中找出亚洲著名半岛、群岛、高原、平原、山脉、河流和湖泊,并在图中做好标注。

思考题2:要点:第一,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第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第三,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思考题3:要点:亚洲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思考题4:要点:东西高、中部低,山地南北延伸,形成三大纵列带。

六、当堂训练:

当堂背诵(自背、互背)

七、教后记: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一、 导入板题。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1、 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能简要分析原因。

2、 说出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分析亚洲季风气候。

3、 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对人类的影响。

三、 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7—10,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在图中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

2、亚洲气候有什么特征?简要分析其原因。

3、通过p8“活动”说说非洲气候特点。

4、完成p9“读图”,认识亚洲的季风气候。

5、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分布在**?

6、亚洲的季风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四、先学。五、后教。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多让后进生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同时提醒学生在课本中进行符号的标注。

思考题1:要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思考题2:要点: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其原因见课本p7

思考题3:要点:一是以热带气候为主;二是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广布;三是气候类型分布南北对称。

思考题4:要点:读图1:

东部和南部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读图2:冬季风是偏北风,夏季风是偏南风,夏季风来自海洋;读图3:季风区的范围是与夏季风的影响范围一致。

思考题5:要点:东亚和南亚。

思考题6:要点:有利影响:雨热同季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灾旱灾频繁。

六、当堂训练:

当堂背诵(自背、互背)

七、教后记: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

一、 导入板题。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1、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2、说明亚洲人口分布特点。

3、说明亚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对环境和发展的压力。

三、 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11—13,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大洲?

2、世界上人口数量排在前两位的是哪两个国家?她们位于哪个大洲?这个大洲有多少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3、通过p11“读图”了解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率。

4、通过p12“读图”说出亚洲人口的稠密区和稀疏区。

5、结合p13“活动”了解亚洲人口带来的压力。

四、先学。五、后教。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多让后进生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同时提醒学生在课本中进行符号的标注。

思考题1:要点:亚洲。

思考题2:要点:中国和印度;她们都位于亚洲;6个。

思考题3:要点:读图1: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

读图2: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思考题4:要点:人口稠密区: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稀疏区:北部、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

思考题5:要点:活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生活质量降低。

六、当堂训练:

当堂背诵(自背、互背)

七、教后记: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

一、 导入板题。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1、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通过国家实例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运用某个国家地图和资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该国因地制宜、发挥本国优势的成功经验。

三、 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14—17,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通过p14“读图”说明亚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亚洲大多数国家是什么国家?以什么产品为主?亚洲惟一的发达国家是哪个国家?

3、结合p15-17“活动”说说新加坡、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伊朗、马来西亚如何因地制宜,凭借本国优势发展经济的?

四、先学。五、后教。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多让后进生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同时提醒学生在课本中进行符号的标注。

思考题1:要点:读图1:

日本、新加坡、韩国、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土耳其、泰国;读图2:孟加拉国、蒙古、越南、巴基斯坦、印度;读图3: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思考题2:要点: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亚洲惟一的发达国家是日本。

思考题3:要点:新加坡:

地理位置的优越使其成为天然良港、旅游胜地,自然资源的匮乏使其避开劣势而重视教育和人才,重视提高国民素质;以色列:气候干旱,严重缺水,于是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使其成为一个水果和蔬菜出口国:沙特阿拉伯:

丰富的石油和庞大的石油生产能力,使其成为石油王国;伊朗: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使其地毯闻名于世;马来西亚:水热资源丰富,使其成为世界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六、当堂训练:

当堂背诵(自背、互背)

七、教后记:

**课认识欧洲。

一、 导入板题。

**课认识欧洲(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目标:1、描述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差异。

2、说说欧洲和亚洲在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上有何不同。

3、分析说明地形、西风和洋流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三、 课堂**。

同学们认真完成课文p18—20的所有题,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揭秘。

p18第1题:亚欧两洲的地形差异。

第2题:地形特点对气候的影响。

平原为主的地形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气候深受海洋影响。

补充:常年西风的深入。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p19第1题:欧洲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欧洲气候类型没有亚洲多,欧洲没有热带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类型,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在亚欧大陆西部,而亚洲气候类型多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

第2题:第3题:盛行的西风和暖流给欧洲带来了大量的水汽。

p20第1题:欧洲河流分布均匀,因为地势起伏小,平坦;亚洲河流由中部和外呈放射状,因为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第2题:欧洲轮廓较破碎,地形以平原为主,所以河流大多较短,;又因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均匀,所以河流的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五、当堂更正、背诵。

六、教后记:

第七单元复习课。

一、 导入板题。

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复习目标:1、亚洲的位置并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2、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地形特征。

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和欧洲。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 二 地形 1 亚洲 1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欧洲 1 平均海拔最低的洲 2 地面起伏较小 3 地形类型 以平原为主 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 4 典型地形 冰川地貌广布。三 气候。1 亚洲 1...

地理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州 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世界上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2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地下 概括为 中部高。四周低 发源于中部山地 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如长江 6300千米...

七年级地理下册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4分 1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2 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3 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4 日本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5 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