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

发布 2020-03-10 09:04:28 阅读 6751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自强”与“求富”

c.“民主”与“科学”

d.“外争国权,内惩**”

2下图所示机构的建立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3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4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

b.要发展资本主义。

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

5下列几项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实行过的是( )

a.改革**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兴办新式学堂。

6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7康有为写了一副悼念谭嗣同的挽联: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岂有为哉。(注:谭嗣同,字复生)对这副对联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副对联的背景是百日维新失败。

b.谭嗣同选择不“复生”是为了以流血牺牲来唤醒民众。

c.对联的下联表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没有发挥作用。

d.康有为在对联中表达了对谭嗣同的敬佩和悼念之情。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共同目标是( )

a.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

b.废除科举制度,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c.改革清朝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

d.推翻清**,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9《武汉赋》这样描述了一桩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桩历史事件是 (

a.张之洞参与的洋务运动。

b.康有为发动的戊戌变法。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d.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

10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对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推翻封建**,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d.改革土地制度。

11我国有一座大城市,城市中有一条路叫首义路,还有一个广场,叫阅马场。下图是广场边的一座博物馆前的孙中山铜像,这座城市是 …(

a.南京。b.武汉。

c.北京。d.上海。

12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

a.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 )

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 ②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③推翻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ab.②④cd.②③

14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的背景下发起的。

b.《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c.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15“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里的领导人物你认为是什么时期的(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7下列历史人物的排序,与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探索顺序相对应的是( )

a.左宗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b.严复、魏源、孙中山、李大钊。

c.梁启超、李鸿章、鲁迅、孙中山。

d.林则徐、谭嗣同、关天培、胡适。

18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每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项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民主,反对**。

19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20夏天同学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 )

a.思想解放运动。

b.民主革命运动。

c.政治改革运动。

d.中国近代化历程。

二、历史诊断题(15分)

21下面是马虎同学写的一篇《我的2023年》短文中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前几天,我在家中通过报纸了解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宣誓就职仪式。不久,我收到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街头游览一番,还听到一些群众的议论。

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想去年,朝廷还把主张维新变法的袁世凯等六人全部杀掉。在回家的途中,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1)错误。理由。

2)错误。理由。

3)错误。理由。

4)错误。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图1 江南制造总局图2 汉阳铁厂的高炉。

材料三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2023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 2023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完成: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材料四中为什么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3分)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1分)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2分)

四、融入情境,**问题(15分)

23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八年级历史历史答案

鸡足山镇2015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 一 单项选择 每小题2分 1 5 cbaaa 6 10 dddcd 11 15 abcbc 16 20 bbbcb 二 填空题 每空1分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22.23.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24.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

八年级历史

历史题目 序号答案。一 选择题 20分 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洋务运动d 辛亥革命。2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 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圆明园。雨果所谴责的两个强盗是 a 英 德b 英 法c 法 俄...

八年级历史

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参 及评分标准。一 单项选择 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 组合列举 每空2分,共12分 21 1 黄继光 2 袁隆平 3 许海峰。22 1 重工业 2 社会生产力 3 民族区域自治。三 辨析改错 每小题2分,共12分 2 改正 将 改为 或 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