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形势与政策思路指导

发布 2020-02-16 09:21:28 阅读 7352

附件二。

2023年秋季形势与政策思路指导(三个课时)

主题——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教育目的:通过对我国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的介绍,结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与**的重大决策部署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的总体态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理性看待经济热点问题,树立经济信心,增强学生维护和谐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以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稳定发展作贡献。

2023年是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第8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科学判断、沉着应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目前,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农业生产形势良好,**调控总体有效,市场**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同时应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

面对现代经济的复杂性与又好又快的发展实际和现实**现的种种问题,各种利益纠葛引发的抱怨情绪和对市场的盲目性认识的蔓延似乎与现实的主流向好的经济环境格格不入。因此,迫切需要对当前经济的形势作出正确而全面的清醒认识。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在正常水平,内需的作用增大。根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万亿446亿,同比增长9.6%。

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

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9%,人民币贷款增加41700亿元,同比增长16.8%。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快于城市。进出口总额增长25.

8%,**顺差有所减少。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总产2525亿斤,比上年增加62亿斤。

这些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国民经济快速下滑和硬着陆风险较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2.物价涨幅总体可控。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粮油糖肉菜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得到较好保障,**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多数省份已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同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上半年居民消费**同比**5.

4%,其中翘尾因素影响3.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和出厂**同比涨幅高位趋稳。

3.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31.2%,比上年同期增收1.35万亿元。企业效益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7%。

4.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机械、医药等行业生产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并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

5.就业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655万人,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6%和13.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对社保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大幅增加。

总的看,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是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处在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我们更加注重缓解物价过快**这一主要矛盾,更加注重应对各类经济、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更加注重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较好地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概览。

全球经济在发展变化中孕育新的机遇。“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逐步进入逐步复苏和结构转型双重特征并存的时期,但复苏进程曲折复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各主要经济体复苏不平衡。上半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差异十分明显,除了德国以外,发达经济体普遍疲软,新型经济体增长强劲,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挑战。

1.发达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恶化,**债务风险继续积聚,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大隐患。

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风险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美国联邦赤字连续3个财年超过1万亿美元,今年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65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

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开始受到怀疑。标准普尔在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近4个月后,从aaa级下调为aa+,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股指大幅波动,**等大宗商品**明显回落,**等避险产品**再创新高。

即使美国国债上限得以提高,仍只是权宜之计。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欧元区一些国家在政策调控和刺激经济方面顾此失彼,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上升,欧债危机阴霾挥之不去。

日本大**带来的灾害导致经济和**状况恶化,也使其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受美欧等国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主权债务问题在短期内很难缓解,这将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西亚北非持续动荡也给国际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挥之不去。

2.全球通胀压力加大。

通胀压力逐渐由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扩散,不仅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较大通胀压力,也使发达国家由去年对通缩的担忧转为较强的通胀预期,加大了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高位波动,多数国家物价面临较大**压力。通货膨胀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

巴西7月份消费**指数同比**6.9%;印度6月份批发**指数**9.4%。

发达国家的通胀风险也明显上升。美国月份消费**指数同比均**3.6%,连续两个月保持在2023年11月以来最高值;欧元区7月份通胀率为2.

5%,连续8个月超过欧洲央行2%的目标上限。

3.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都明显上升,最高时分别达到.1%和5.7%,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危机前平均水平。

尤其美国,当前面临着较大的债务和财政压力,债务上限调整悬而未决,现在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其经济复苏的基础十分脆弱。

以上是影响世界经济的消极因素,但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因素方面,比如油价在前一段时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刚才我们介绍了日本的工业情况,日本在灾后工业生产逐步出现了恢复情况,下一步有可能下降幅度会缩小,因此这些会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有可能好转的积极因素。此外,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会是一个长期困扰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的问题,但应该不会演变成类似2023年雷曼兄弟倒闭那样的金融危机。

三、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劳动力素质改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但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综合国内外形势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经济社会总体上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1.内需潜力巨大,但尚需进一步有效释放。我国正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扩大内需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一是城镇化将快速推进。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将可能突破50%。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 万到120 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将有力地拉动最终消费。

二是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趋于缩小,不同地区的需求潜力分阶段持续释放,将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长久动力。三是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随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逐步构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户籍及土地管理等制度尚不完善,消费信用体系和法制环境建设仍较滞后,推进城镇化任务艰巨,内需潜力的充分释放仍面临诸多体制机制约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2.生产能力提升,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备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升级取得新进展,产业配套条件继续优化,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为提升,谷物、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以及钢、煤、水泥等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我国产业结构深层次失调问题长期存在。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

3.人力资源供给有保障,但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还会在较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

随着我国各层次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素质劳动者群体队伍不断壮大,将形成较低成本和较高教育素质的人力资源新优势,将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口红利”。但是,目前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等各类要素成本都在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

4.独特的体制优势不会改变,但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既独具特色、又符合市场经济通行原则的经济体制。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增强,经济制度日臻完善,社会领域各项改革持续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成效明显,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次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充分显示了我国的体制优势。但也要看到,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健全,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加快体制改革,消除阻碍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弊端,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如何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良好开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正确认识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增强经济发展的信心,巩固良好势头,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看到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潜在风险。总的原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定物价总水平,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2023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表

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秋季学期 10级 形势与政策 课表。地点。甲1 101 甲1 201土木1009 11 甲1 401 乙1 101艺术1001 05广告1001 03工设1001 02动画1001 机械1001 06交通1001 电信1001 06信息1001 乙1 401 b2 201 乙4...

2023年形势政策 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分析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1.九五 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 左右的水平上。但 九五 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 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 十五 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 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

2019形势与政策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由陆老师讲授,共分为了两个部分,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下面我就分别谈谈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一 西亚北非动荡事件。此次西亚北非局势动荡,表面看来是由一个失业大学生的水果小摊被城管没收愤而 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导火线,究其原因还是由西亚北非经济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