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本知识和防火措施。
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即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
例如:当地时间2023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大火中倒塌,天花板基本被烧毁。一栋800年的历史建筑,世界上最具艺术价值之一的建筑,一场大火,损失惨重。
一、消防的工作方针和基本任务。
消防工作是预防和扑灭火灾工作的总称。我国消防工作实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是人们多年来与火灾做斗争的实践总结,并载入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之中。
1)控制、消除发生火灾、**的一切不安全条件和因素;
2)限制、消除火灾、**蔓延、扩大的条件和因素;
3)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口和通道,以便人员逃生和物资疏散;
4)彻底查清火灾、**原因,做到“四不放过”。即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二、消防部门与队伍。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1.消防部门
2023年3月,**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队转至地方,现役编制全部转为行政编制,成建制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承担灭火救援和其他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
2.消防队伍。
我国消防队伍,是以公安现役消防队伍为主体,地方**专职消防队伍和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伍为补充,其它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并存的消防保卫力量体系。
1)公安消防队伍。
2)地方**专职消防队伍。
3)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伍。在机场、港口、油田、电厂和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大型企业、事业单位设有专职消防队,主要担负本单位内部的消防保卫任务。
三、工作内容。
1、防火监督管理。
1)对各类建筑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2)实施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
3)对各种消防产品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4)有关人员应持证上岗。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灭火和抢险救援。
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公安消防部队除保证完成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和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气象、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火灾事故调查与火灾统计。
1)火灾事故调查。
2)火灾统计。按照火灾分类标准,我国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四、燃烧与火灾相关知识。
一)燃烧 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浓度的可燃物,一定的含氧量,一定的着火能量,三者相互作用。
1.概念。燃烧反应通常发生在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燃烧反应是混合物中的可燃成分急剧与氧反应形成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和强烈的光的过程。当燃烧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会产生多种主要和次要产物;例如燃烧碳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煤烟。此外,在大气中发生燃烧反应时,因为大气中含有78%的氮气的缘故,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氮氧化物。
2.燃烧过程。
完整的燃烧反应中,一物质和氧化剂(如氧气、氟气)反应,其生成物为燃料的各元素氧化反应后的产物。例如:
ch4+ 2o2→ co2+ 2h2o + 能量。
2h2+ o2→ 2h2o(g) +能量。
3.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还原剂):凡能与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
2)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3)点火源:凡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
4)链式反应自由基:有焰燃烧都存在链式反应。
4.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由于燃烧而生成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分为以下三种:
完全燃烧产物:不能再继续燃烧的产物。
不完全燃烧产物:能继续燃烧的产物。
**产物:受燃烧高温作用,产物分子可逆地分解为其他分子原子(团、或离子)。
5.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
1)缺氧窒息作用;
2)毒性、刺激性及腐蚀作用;
3)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
6.着火方式。
着火:可燃体系因某种原因引起自动升温,反应自动加速,最后出现火焰的过程。
着火条件:使可燃体系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剧烈的反应过程、从而使其在某一瞬间达到高温反应态(燃烧态)的初始条件。
着火方式: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引燃:可燃物局部受到火花、炽热体等高温热源的强烈加热而着火、燃烧,然后燃烧传播到整个可燃物中。
二)火灾。1.火灾概念,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造成的灾害。
火灾分类》(gb/t 4968)火灾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a、b、c、d、e、f六大类。
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干草、煤炭、棉、毛、麻、纸张、塑料(燃烧后有灰烬)等火灾。
2. 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4.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火灾。
5.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6.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三)其他概念。
1.闪燃:在可燃液体(固体)表面上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2.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
3.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
4.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畜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5.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可燃液体(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汽并在容器内的液体(固体)表面处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6.燃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7.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的最低温度。
8.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9.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流体是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蒸汽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
10可燃固体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发生燃烧。
11.热传播有三种途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12.氧指数:在规定条件下,固体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含氧量。以氧气所占体积百分数的数值表示。
13.**。
物理**、化学**、**极限、**上限、**下限的概念。
1)物理**:由于液体变成气体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
2)化学**:因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
3)**极限: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4)**上限: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使火焰传播的最高浓度。
企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一 企业一般有哪些火灾隐患?1 易燃可燃物品多。企业各种物资集中堆放现象比较常见,如日用百货 纺织化纤制品 橡胶制品 塑料制品等,大都混存在一个仓库内,堆放的物资数量多,密度大,可燃物品种多,易引发火灾。2 缺乏消防管理。用电线路乱拉乱扯,消防设施不健全,场所处于半封闭状态,一旦发生火灾难以逃生。3...
企业消防安全培训
消防安全管理七字歌。消防安全。建筑企业重消防,安全预防经常讲。从事经营有活动,施工建筑管现场。严格监控危险源,计划投资有保障。消防设施设置齐全,符合标准保正常。防患未然勤检修,状态良好使用强。预防措施要得力,事故预案做周详。领导监督部门管,保障体系持久长。成立义务消防队,掌握技能除灾殃。易燃易爆为重...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公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纪要
公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纪要。公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纪要。会议时间 20xx年12月31日早上8 30 10 00 会议地点 公司二楼会议室。会议主持 李琳丽。培训主讲 消防队培训讲师 杨丽艳。与会人员 公司全体职工。会议主题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会议记录 杨美玲。会议主要内容 本次会议杨老师主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