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的优势:
1、在纪律严明的课堂环境下,教师能够严格执行预定教学方案,有效减少由于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所带来的人际交往损耗和干扰,确保在预定的课堂时间内充分组织学生完整地完成一系列教学活动2、习题训练(尤其是概念的巩固性练习)相对来说量大面广,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该次课程的要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3、教师可以在由自己主导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更多地关注个别学生的学生状况(即课堂是由教师掌控的),尤其是学困生。
4、这种强调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非常清晰的概念叙述,有助于学生形成简练精确的语言风格。5、这种以练习为主的课堂模式将帮助学生在以识记为主的评价性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1、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在自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在有价值问题(即能激发来自学生内心探索需求、导引积极思考、引发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2~4人小组)可以按照既定的发言顺序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深入**,有助于学生澄清疑点,突破难点,把握要点。并且在思维的碰撞中,可能产生教师也意料不到的新发现,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突破性展现。
2、有效地扭转“乒乓球比赛”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动员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开口发言,而不是全班始终集中注意力倾听一个人(教师或者发言者)的发言。没有机会发表自己见解或提出自己疑问。
的“一言堂”课堂参与模式将使个体逐渐失去耐心,甚至昏昏欲睡,严重降低学生学习效度。
3、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下,老师可以课前就安排妥当小组的人员搭配,比如内向的和外向的搭配,灵活的和迟缓的搭配避免强强联合,弱弱搭伴。这样的安排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帮助,后进分子在先进分子的带领下得到逐步成长。当然这样的愿景有赖于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和平常相关的德育熏陶(如共赢的观念、互助的观念等)。
4、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参与某些小组的探索活动(尤其是那些学习欠缺技巧或灵活度不够的小组),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活动,带领全班同学整体水平提高。
二者共同的优势。
1、只要教师具备足够熟练的技巧,真诚地面向学生,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不能简单地说某一种教学方式就非常先进,就一定能够取代另一种教学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传统教学方式可以理解为“接受式学习”,后一种教学方式或许可以称为“**式学习”。
教师在某些情况下(如阐明事实、陈述结论、澄清谬论)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也许比“**式学习”更为直接有效,也节约时间(有些知识点是不能够或不值得讨论的)。2、两种方式都需要老师精心地预设教学方案,把握要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千万不能以为“以学生为主”就是全部交由学生发现。
和发言,那会显得杂乱无章。一切**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引下切实地执行。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3、两种教学方式都需要依赖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个基础。试想,师生关系紧张,师生矛盾对立,这样的课堂环境能创设身心愉悦的学习氛围吗?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在新课程标准中才首次提出来的,优秀的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一向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通,以爱引爱,以情促知,以知导情。
4、传统教学更加注重教师的讲解,听课者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语言、形体、书写等教师本人行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一节课的好坏在乎教师是否精确地实现了事前的预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加看重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下是如何参与课堂教学行为的。
听课者对学生的发言、倾听、辩论、形体等方面更感兴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的积极性情感是否充分被调动起来,学生是否大方地展现个人才华这些学生的主体行为已经成为评价该次课程是否到位是否精彩的重要依据。
不足。一、传统方式。
1、教师讲解为主,并不是每个学生在该次课堂都有发言、板演的。
机会。这样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全神贯注地参与整节课学习。毕竟,在没有展现自我机会的40分钟里容易疲倦,何况。
还要挺直腰板做个模范生,这是不人性的。这种要求更容易导致学生在后半节课趴着桌子等待下课铃声。
2、老师难以发现学生在什么地方遇到困难,无法有效地把握全班。
学生在该次课堂上是否已经解决所有疑问。或许学生仍然存在许多迷惑,但是传统的课堂没有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而且传统课堂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学生普遍有一种畏惧心理。
3、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过多地把学生看作是知。
识的容器,没有很好地研究学生是如何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容易忽略中下层学生的认知困难,没能精确地抓住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
4、这种教学模式下强调学生怎样去揣摩、领悟、模仿教师的思路,是一种“察言观色”式的亦步亦趋的跟随式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少有学生的创造性发现,少有学生的“突破常规”,少有意料之外的亮点。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1、乱而无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初始阶段必然呈现混乱的表象(有可能是教师指令不明确所导致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而出现的躁动表象,有可能是组员之间分工不明确所导致的杂乱无章,有可能是讨论交流过程中的“有理在于声高”所导致的吵闹喧哗),这些表象必然要求教师中断教学过程进行调适。结果,往往课堂教学时间结束而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呈现“无序”与“顺延”的不正常现象。
2、多而无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体,但是有的老师误解为老师“无为而治”,老师就是围着学生“团团转”。学生有很多新的发现,但这些发现可能是无序的,可能是重复的,甚至是混淆视听的,老师假如不组织学生加以整理归类、排序、甄别真伪、理清层次这样的发现式**只能是一个大拼盘,没有重点,处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学生就像看着万花筒一样眼花缭乱,兴奋过后过目就忘。
3、师生关系有可能走向另一个不良方向。平等对话有可能面临随意发言、随便走动、大声喧哗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间接地表示了对教师“调空者”的权威身份发出挑战。
4、表面的热闹喝彩或许掩盖了个别小组的无效学习,如非专题的闲聊、个别学生置身度外等待成果、个别学生对抗不合作、个别学生“一言堂”行为凡此种种逃过老师的法眼,老师无法明确地掌握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度。
5、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往往采用“生活情景”导入。但是这样的“情景”是否过于泛滥化?是否过于脱离知识的系统内部要求而忽略了知识的本质属性呢?
是否泛“生活化”在课始就已经造成了知识外的注意牵引呢?是否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导向非本次课程的另外主题呢?
两者的相似的困难、缺点:
1、无法保证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无法确保每个学生确实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情感并乐于和其他同学或教师交流。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游离于教学的轨道之外。学困生或许就是每节课点滴的不参与不作为而导致整体跟不上班级步伐的。
2、大额班级授课制仍然制约教师因材施教,无法给予学习行为特别学生(非常优秀或极其落后或行为乖张等)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教学只能是面向中层多数学生而设计的。作业对某些学生来说太困难,但对于某些学生而言过于简单。
3、无论何种教学方式,倾向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总会想方设法地破坏纪律,给教师带来处罚的难题。打断教学进行批评教育还是严厉训斥再继续教学?这个度并不容易把握。
既要引导全班回到课程的正常轨道,又不能打击“犯上作乱”者后续时间参与学习的热情。
2023年浙江高考数学答案 文科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学试题 文科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若,则。a bc d 2 若复数,为虚数单位,则。ab cd 3 3 若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则3x 4y的最小值是。a 13b 15c 20d 28 4 若直线不平行于平面,且,...
2023年浙江高考数学答案 文科
湖南省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书。学科门类。参评成果名称。申报人姓名。申报人单位。填报日期。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12月印制。填报说明。1 请按各表栏目如实填写。学科分类应按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教育发展战略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心理 德育 基础教育 ...
2023年浙江高考数学试题 文科 答案
参 一 选择题 1 5caabd 6 10dbdcd 二 填空题 11 1 12 1 13 600 14 5 15 16 17 4 三 解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其72分。1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角运算等基础知识。满分14分。解 由题意得,因为的图象上,所以。又因为,所以。解 设点q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