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馆导游词

发布 2020-01-06 17:08:28 阅读 7198

篇一:瑞士馆解说词。

瑞士馆解说词。

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外形其实建筑没有什么太特别的,主要是有一件外衣,远看像一帘红色的帷幕,颇具浪漫色彩但实际上,这件红色的外衣另有机关,在这件外衣上的红色亮片,其实是在网状帷幕上,缀着大豆纤维中提取的生物树脂制成的红色圆球,每个圆球嵌有一块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的秘密全都藏在这里。

邂逅12位瑞士人。

走进瑞士馆的展厅,迎面站立着12位瑞士人,正在对着你诉说着什么12个人每个人都在说,你只有站在他们的面前侧耳倾听,才能听清楚在说什么,精神矍铄的老奶奶满头银发,神采奕奕,是一位退休工人。其他人还有企业家、**、银行主席、大学教授等,都在与参观者交流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心中的梦想和希望。这一环节着重表现瑞士人的责任意识:

没有个人的责任感,就没有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让我带大家先走一段灰色坡道,其上一排机器人般的“观景仪”引人**一个个瑞士小故事,比如“汽车共享”:“24小时均可网上订车,取车、还车均为自助形式。取车点比比皆是,可以用一种电子磁卡,方便灵活。

”进入展厅,imax以阿尔卑斯山为背景,12个瑞士代表在真人大小的屏幕中与你面对面。黑暗让人更想贴近倾听,按一下按钮,画面里的人就激活了,“感觉在跟我自己说话”。除了瑞士家喻户晓的名人之外,还有根据年龄、语区、领域选出的普通人代表。

游客们最感兴趣的是恩佐·布鲁门塔尔——20xx“瑞士先生”,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农民。他说:“20xx年我获得了瑞士山区‘最美农民’的称号后,我又参加了‘瑞士先生’的选举,从此让我开始认识了解瑞士的城市,所以我现在奔波在两个舞台之间,一个舞台上我是‘瑞士先生’,在另一个舞台,我的家乡格奥斌登,我是农民。

在两种不同的世界里生活让我很开心。”

自然的巨人。

贯穿四层楼的imax影片《阿尔卑斯:自然的巨人》带人飞跃阿尔卑斯山,为了配合雪山景色,这里的温度特意调低。重新回到外面,所见仍是单调乏味的水泥坡道,表面深浅不一的斑驳痕迹,如同未完工的建筑现场。

安德里斯说,这是故意造成的效果,完全用机器,不加人工。这些灰色空间代表速生城市,给人带来压抑和疏离感,是为了让人们坐缆车进入到绿色屋顶时感受到更强烈的对比。

看点一:瑞士缆车8分钟一班。

瑞士馆最吸引人,当然是缩小版的阿尔卑斯山缆车。瑞士的主题为“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在缆车的底端,也就是上缆车的地方,代表的是城市,也代表着喧嚣,随着缆车渐渐上升,表示着离城市越来越远,离乡村越来越近了。

缆车缓缓螺旋上升,四壁种满了绿草,耳畔是铃铛声、鸟鸣声,像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间。升到顶端,一片起伏的绿色山坡,双脚几乎要触到大片的蒲公英,俯瞰卢浦大桥下的景观。沿屋顶游走的缆车暂时和园区里的嘈杂隔开,真像身处世外桃源,难怪设计师把屋顶平面描绘成一个“想象的城市地图”。

一阵轻微晃动惊起尖叫,**声也随之急促起来,预示着要从“山顶”下降了。回到地面,仍沉浸在那几分钟田园牧歌的梦中。

缆车为连接自然和城市的纽带,“在瑞士,近距离就能看到远处的山峰,半小时就能从都市到乡村,所以瑞士人比较注重城市乡村的紧密结合,缆车是一个隐喻”。这一从阿尔卑斯山区带来的缆车是特意为中国现实设计的。“中国正在经历大规模从乡村到城市的移民潮,所以想用这种游戏的方式,让人们回想乡村和自然,不只是盯住城市的单向思维。

因为现在城市化进程非常快,**要不断建设城市让人们进入,但同时如何把自然融入城市,却没怎么想过。等到高楼塞满,再意识到就太晚了。”

看点二:”ufo”里的太阳能智慧。

傍晚,游客们又一次举起相机,对准身边的瑞士馆帷幕按下快门。那些帷幕上的红色圆盘不时在闪烁,仿佛在不经意地对他们眨眼睛。这一次,令人惊喜的“回应”出现了:

相机的闪光灯闪亮时,那个被聚焦的圆盘即时回闪,它周围的圆盘也感知到“邻居”的动静,形成多米诺效应,帷幕上闪成一串红色的光海。

这个17米高的帷幕覆盖了瑞士馆的整个外表面,在瑞士馆设计师安德里斯眼中,它是城市内外空间的媒介,其透明和动感的外观,让交流变得顺畅。同时也是能量交流的一种:“每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草吸收阳光会生长,这是自然的交流;帷幕则是人造的,这种交流通过挂在上面的一万块红色圆盘——智能发光单元进行,每个单元都可单独吸收太阳能和热能,并将之转化为光能,然后通过发光二极管(led)发出闪光。

”1万个红色的聚碳酸酯发光装饰片被放置到透明的保护盒中,看上去像一个个小小的ufo,它们不均匀地排布在金属丝上,以形成视觉上的流动感。

看点三:像瑞士钟表一样的水处理。

如果说以缆车连接的阿尔卑斯山定义了瑞士人典型生活方式的一种,水则定义了另一种。我建议你们去看看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巴塞尔、日内瓦和苏黎世的联合参展案例,就以“水”为主题。

圆形盘旋的白色场馆象征水。中间一个240平方米大小的水池,铺设着天然沙砾,带人进入模拟水世界。通道上设置了4个踩踏式按钮,经过的游客不小心踏下一个,一道喷泉从一头射向另一头,形成一道水门,这些水可以随意饮用。

这一富于幽默感的设计如同设计师克里斯·斯托夫涅格(christianstauffenegger)在瑞士国家广场的代表作,他将联邦大厦假想成一座纪念碑,在整个广场上装置了26个喷泉代表瑞士26个州。这些喷泉眼不定。

时地喷射出泉水,让路人又爱又恨。水池上方的360度电影屏幕不间断地滚动**这些影像:在湖中玩帆船、帆板或者游泳;大腹便便的男人在岸边晒太阳;孩子在堤岸边喂天鹅,“就好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运作”。

水是瑞士城市的天然代言人巴塞尔、日内瓦和苏黎世三大城市拥有一个代表各自城市的湖泊,但水边生活并非唾手可得,这:瑞士馆导游词)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站在这里,两千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穿越时空,仿佛在瑞士馆的上空回响。

篇二:世博馆导游词3篇。

世博馆导游词3篇。

上海世博展览馆是一座设施先进、布局合理、节能环保、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的高规格、现代化、国际性会展场地。下面是世博馆导游词,欢迎欣赏。

世博馆导游词一:

世博会是一次全世界文明的盛会,全球的科技创新在这里激发,这是一座与未来对话的平台,人类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升华,20xx年上海世博会,我们一票在手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近距离的了解世博会,世博会又名世界博览会,它是由一个国家**主办,多个国家组织参加的超大型国际展览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多和影响巨大,总部设在巴黎的**间组织,由国际展览局bie负责规范,管理和协调世博会的举办,目前国际展览局已有154个成员国。自2023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的历程,现代社会的不少观念和活动方式都是从世博会开始的,白炽灯,**,缝纫机,蒸汽机,电梯等众多发明也是通过世博会而为世人所知的,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时因为世博会的举办,保留下许多独具匠心的建筑,如法国埃菲尔铁塔,布鲁塞尔的原子塔等等,而现在也成为了各地的标志性建筑。

导游词香港太空馆导游词

三一文库 其他范文 导游词 香港太空馆是亚洲著名的天文馆之一。位于香港九龙半岛尖沙咀。1977年动工兴建,1980年建成。占地约8000平方米。该馆分为东西两侧,东侧外形似一颗巨大的蛋,内设天象厅和展览厅 西侧为太阳科学厅。天象厅天幕直径23米,设座位316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象厅之一。星象投映仪能...

旅游馆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青岛技术博物馆,该馆是由史料馆。家电馆 机电馆 手工技术管 旅游管5个展馆组成。我们要参观的旅游馆位于图书馆二楼,这里汇集了古今中外的特色旅游展品,放在这里是我们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那么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去领略旅游馆独特的魅力吧。马踏飞燕。步入旅游...

宣教馆导游词

微山湖千岛湿地宣教馆导游词。各位领导 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指导湿地宣教馆规划建设工作!微山湖千岛湿地宣教馆是华恒昌酒店管理 投资,微山湖千岛湿地管委会督办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总投资达元,占地总面积400多平方米,由生态环保型材料构建的纯木质建筑。宣教馆共分为布展区和休憩长廊两个主体部分。展区总面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