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导游词 开封

发布 2020-01-06 05:30:28 阅读 2112

各位游客朋友: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包公祠。包公祠,位于包公湖西岸,与宋代管理京城的开封府隔湖相望。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

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各代。现在的包公祠是2023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不仅是开封、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现在请大家随我前往参观。

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的诠释和写照。大家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作“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比如说,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

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所以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别数量门钉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家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

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但是,这种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显得庄严肃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这里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202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碑文开头就说“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

请大家再。

看这里,“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

西边亭子石碑上刻的是2023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

下面请大家随我来参观各个殿堂,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包公的生平事迹、清政美德以及种种神奇的传说。

这里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关包公的正史资料。包公,名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2023年),享年64岁,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包拯少年家贫,28岁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御使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死后谥号“孝肃”。

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努力改革、兴利除弊、严惩**、廉洁清正。有关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宋、元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今,已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的包公文化艺术形象,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在这里,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面如黑炭,高大威猛,头上还有个月牙呢?其实啊,这只是我们心目中的包公形象。

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请看这幅手捧牙笏、身着官服的全身画像,画像线条清晰如新,人物神情生动,它逼真地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原来,包公的庐山真面目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呀!

那为什么传说中的包公是黑脸呢?大家知道包公的故事宋代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用黑色脸谱来展示包公铁面无私的高大形象。久而久之,包公黑面威猛的形象就牢牢地树立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了。

这幅画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和艺术杰作。从铭文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光绪年间,粤东督学徐琪道经合肥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画像后,非常激动,决定捐资把画像镌刻到玉石上,并赋诗赞颂,供后人观瞻纪念。

令人感动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公的铮铮铁言,表明了包公疾恶如仇,清廉治家的高贵品质,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家法,恪守祖训。真可谓:

“留言训后嗣,清廉树家风”了。家训的内容由于它的词正言切、大义凛然,被载入《宋史》和《能改斋漫录》等书中。

古人曰:“诗言志,歌咏言”。包拯进京前写了首明志诗,也是唯一留下的一首诗作: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从包公这首诗的意旨、气势和遣词练句上,我们可以深切地品味到诗如其人,使一个大义凛然、正气冲天的包公跃然纸上。包公上报朝廷,下安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于成就了这位扬名千载的杰出人物。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封府题名记》碑。碑上记载着北宋从建隆元年到崇宁四年,147年间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拯为第93任,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时年59岁。从这块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包公的任期是从嘉佑二年二月到次年六月,在开封府任职一年零四个月。

大家看,碑上所记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还有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但唯独包拯的名字已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指点包公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的指痕。这种现象在南宋时就曾有人记述过,“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这充分反映了包公是多么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边“齐山”二字是包公在北宋至和三年任池州知州时,亲笔留下的真迹,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辩,右侧的题款——“宋刺史包拯书”,系后人误刻。

这是包公逝世后的墓志,是2023年合肥市在清理包公墓地时发现的。墓志铭的作者是吴奎,曾与包公同朝为官,它为人们研究包公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资料。此碑高122厘米,宽120厘米,这里是原碑拓片。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了包公祠的后院。这座青烟袅袅,清心雅致的院子坐落着大殿和东、西配殿。首先让我们进入东殿,这里以蜡像和壁画的形式展示了有关包公的演义故事和历史传说。

这组群塑蜡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铡美案》。蜡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正向大家展示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大家看,公堂之上,包公不畏权贵,执法如山,手托乌纱,下令行刑,宁肯丢官罢职,也要为民除害,怒铡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驸马陈世美,替秦香莲母子伸张正义。

你看那皇姑、国太手指包公,盛气凌人,以权压法,企图救下驸马。可陈世美有皇权撑腰,虽被拿下仍不服气。秦香莲领着一双儿女,表情复杂,内心充满了绝望、仇恨和渴望的情感。

朋友们对包公的三口铜铡都不陌生吧,相传这是包公陈州放粮时仁宗皇帝所赐,龙头铡用于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污吏,狗头铡用于刁民恶棍。请问,那铡陈世美使用的是哪口铜铡呢?对了,是龙头铡,因为他是驸马。

据说这铜铡是由皇帝的三道御札演义而来,结果变成先斩后奏的三口铜铡了。

这幅仿古画叫《开封府盛景图》,它场面恢宏,描述了南衙开封府的壮观情景。画面的正**是开封府大堂,整个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巍然,却没给人以森严和畏惧的感觉。因为包公上任后改变了衙门的作风,允许告状者直入公堂,由自己陈述是非曲直。

另外,一般的衙门的照壁内是不许闲人进入的,可这幅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正行走在其中,有的还津津有味的在**墙上的布告,似乎又在为包公惩治了某个**而欢欣鼓舞。

这是一幅北宋时期的水磨图景,它的名字叫“闸口盘车图”。图中河旁的闸口上有一座官营的磨面作坊,水磨正在转动磨面,周围有许多苦役在忙着搬运干活,在左上磨旁的茅亭中是监督干活的官吏,一苦一乐,对比十分鲜明。在画面的右下方是一座酒楼,前面搭有“彩楼欢门”。

整个画幅细致工整,反映了北宋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西殿。这里以模型和壁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包公的历史故事及清德美政。这些壁画表现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包公故事,如:

“端州掷砚”、“陈州放粮”、“国法无亲”、“怒铡亲侄”、“重开惠民河”、“出使契丹”等,故事曲折生动,集中反映了包拯居官清廉、爱国忧民、铁面无私的高贵品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包公这里得到体现。他不仅是一个断案如神的清官,在治国方略上也卓有建树,闪烁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光芒。

这里除壁画历史故事外,还展示有宋代官轿、官船等水路工具,包公的官服以及开封府模型等,请大家随意参观。

来到大殿我们看到,“正大光明”四个正气凛然的大字下,包公蟒袍冠戴、端坐于方背靠椅,劲正如松,巍然如山。

包公方面阔额,长髯飘胸,有凛凛不可予夺的威严风仪。他双眉微蹙,若视若思,常怀以悠悠报国为民的忠正心胸。请再看他的双手:

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稳自然的虎威中,似乎又能让人感到一种呼之欲起的动势和力威,令人肃然起敬。这是集历史、思想、艺术和传说于一体的包公的传神写照。这尊铜像高一丈零六寸,重2.

5吨,古香古色、端庄肃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家看包公铜像的帽翅,是不是感觉比一般的宋代官帽上帽翅要长一些呢。这又是一个传说啦,当时仁宗皇帝对包公非常器重,每天视朝时都想见到包公商议朝政,可包公的个头较矮,文武百官朝拜时,皇帝很难一眼见到,便特意嘉奉给包公较长的帽翅。仁宗皇帝对包公的恩宠不仅在生前,包公死后他还亲自前往包家吊唁,并停朝一天,以示哀悼!

而且还特别恩准包拯做为陪葬大臣葬入宋陵之中。关于包公的严肃,开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包公笑比黄河清”,人们要想看到他的笑脸,居然比黄河水变清还难。

大殿两侧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文物。

典籍。这里有四幅彩陶壁画,“不畏权贵”、“体恤民情”、“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形象地表现了包公刚正不阿,拒理力争的可贵精神。包公作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形象,在人们心目当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世代敬仰。

走出威严肃穆的包公祠大殿,让我们解开思绪,放松一下心情。现在大家来到的是包公祠的灵石苑,这里湖光粼粼、清新秀美,与祠堂的威严肃穆相比更增添了一些雅致,一边是包公湖的波澜壮阔,一边是小桥流水、锦鲤卧波,别有一番情致。

好了,请大家在这里拍拍照,20分钟后在停车场集合。

导游词开封包公祠导游词

三一文库 其他范文 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到宋都开封旅游,自然就会想到北宋名相 包拯。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为民请命,有说不完的故事。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的纪念地 包公祠游览。包公祠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南隅,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湖泊,叫包公湖,相传一千年前宋代管理京城的开封府就被...

开封话题作文 开封包公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包公祠参观游览。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 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 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 不畏权贵 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 包公 包青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

开封话题作文 开封包公祠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包公祠参观游览。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 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 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 不畏权贵 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 包公 包青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