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导游词

发布 2020-01-05 15:28:28 阅读 5742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乐山大佛导游词200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怎么写?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下面我们就来阅读乐山大佛导游词吧!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1】

说起墓葬习俗,大家也许比较熟悉川东长江两岸的悬棺吧。

而在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安葬方式。

它的主要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挖凿一个方形的洞穴,然后将尸体和棺材、陪葬品等放人洞中。

墓制的结构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而从外部看上去,则是一个个深邃神秘的山洞。

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故而称为东汉崖墓。

在乐山范围内约有上万座这样的崖墓,而在这些崖墓群中,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墓群则是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麻浩崖墓,它长约200米,宽约25米,共有544座墓。

大家知道,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无论你是乐观的面对还是悲观的面对,生死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无奈就只好衍生出一种祈求、一种愿望,希望死去以后,能过着比生存时好的生活。

再加上当时受到道家思想影响,认为西王母、女蜗这些神仙所居的地方都是石屋,便说凿山为室可成神仙,故而这种墓制形式逐渐流行开来。

东汉时期,乐山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地处交通要道,人口不断增加,社会阶级关系、政治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地方大族的形成和思想文化上受儒家的影响,“忠、孝、仁、信、节、义”观念最为突出。

而在“仁孝”的思想下,生时孝养,死后厚葬,自然是不可免的了。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耗费巨资来修建崖墓便应运而生,前后流行了400年之久。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2】

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先抬头看看这个门匾“麻浩崖墓”。

麻浩是我们身后边的这条河,是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所开凿的溢洪道。

墓地因此而叫“麻浩崖墓”。

这块匾是咱们的文坛巨匠郭沫若老先生2024年所题写的。

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乐山最值得一看的是什么?也许游客朋友都会不加思索的说——乐山大佛,对吧?是的。

而咱们郭老却说了,能与乐山大佛媲美的只有乐山崖墓。

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有搞头”(四川话,也就说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意思)。

所以说,来到乐山除了观大佛,还应看崖墓。

麻浩崖墓曾在2024年和2024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看我右手边这块碑文的记载就知道了。

我左手边的这块石碑所记载的是因2024年麻浩崖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而建博物馆。

前面这块门匾上写的“麻浩崖墓博物馆”,是现代学者杨超所写的。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3】

现在我们一块来参观一下这个墓群的内部结构。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巨型的挽马图仿制品,是根据墓里边的挽马图仿制的,它所表现的意义到了里面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

现在到了麻浩1号崖墓。

我们眼前的这块空地,是仿造现实生活修建的阴间生活庭院和花园。

门上面有很多的画像石刻,雕刻技艺精湛绝伦,其功能是引导死者的魂魄,魂气**,形魄归地,而以形魄归地为主要目的。

同时,每幅图还表现出墓主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

我们从左至右看一下,这里边最出名、最有特色的是这幅“荆轲刺秦王”图。

它反映的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反映了墓主反秦的思想。

接下来是“西王母赐药图”。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4】

西王母是我们神化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是汉代人们心目中保佑长生不死、人丁兴旺的崇拜对象。

图上西王母端坐中间,向许多祈跪地上的人施药。

能获得不死之药是梦寐以求的事,故而在许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造像。

洞穴旁边的这幅图就是刚才大家进门时所看到的“挽马图”的蓝本。

大家一定发现该图与一般的车马行列迥然不同,图里是一烈马被马夫用力拉缰,作者以非常简练的手法,刻画了马夫全神贯注控制烈马的神态和烈马桀骜不驯的雄姿,这种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气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

因此画气势非凡,故而仿刻在院内。

这幅图也许体现墓主人生前有喜爱猎骑名马的爱好吧。

大家请抬头看,这座佛的雕像是整个墓室中最有研究价值的。

它通高28厘米,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现的是“安乐一切”的意思。

这座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5】

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而最早的佛像却出土在乐山崖墓中,证明了佛教在乐山的传播并不比其它地方晚,这是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和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等问题不可忽视的资料。

右边所刻的是铺首,铺首一般刻在门梁、门框、门楣正中,它的作用是降魔驱邪,保护主人,门右手边有一手持扫把的妇人,这是告诉大家,如果要进门一定要先扫扫灰尘,干干净净,这也表现了主人好客的一面。

现在进了内室,这里一切都是模仿死者生前的阳宅而布置的阴宅。

当时的人们对死亡、对遗体的认识是:“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体归于土”,所以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主人的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虽死犹生的生活。

根据家族的大小和墓制的形式,专家们把墓制分为单式制、双式制。

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

墓地的尽头放着棺木。

棺木中一般埋葬一对夫妻,象征一个小家庭,死者们就象继续着生前共居一院,不同辈份或兄弟各成一小家,分房而居的生就有可能是一个家族,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能把墓洞延伸、扩展。

如果要容纳整个家族,那么很有可能需要把整座山开辟成一个巨大的墓群。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个子稍高的客人朋友进来时总弯着腰,那是因为墓顶太低了。

而进来之后,就宽畅多了,那是因为他们为了排水,故意把崖墓地面做成内高外低,还在地面凿出排水沟道。

请大家再跟我到墓外两边的陈列馆参观墓葬时的陪葬品。

这些陪葬品都是陶制品,唯一的复制品是这个读书佣。

在崖墓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陪葬品的种类、组合形式有所发展,有所变化,大体上分为早期、中期、晚期。

柜里陈列的陶鸡、陶猪等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陶猪、陶鸭表示墓主人的家景。

陶狗在墓中比较多,因为汉代养狗之风很盛行,生时做为宠物,死后放在墓中用以预防盗贼。

这里面最有观赏价值的是2024年出土的陶楼房,从楼房的富丽堂皇、重楼重檐完全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富有。

好,请大家在这里自由参观,参观完请在门口集中!

乐山大佛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 一 有时游客很多,请不要挤挤攘攘。好了,我们出发吧。这是乌尤山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座寺庙。我们进去看看。你们看,这中间是旷怡亭,上面是尔雅阁,右面进去就是佛殿 布置真是巧妙啊。接下来,我们去麻浩看看崖墓。崖墓是1800年前乐山...

乐山大佛导游词

篇一 乐山大佛导游词作文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要去乐山大佛。我的名字叫 杨泓健 大家可以叫我 杨导 大家看!乐山大佛多大啊!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 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 6米,眉长5 6米,嘴巴和眼长3 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 3米,从膝盖到脚背2...

乐山大佛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悦导游,这次我们到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好,我们出发吧!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 睡佛。它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 岷江 大渡河 青依江 汇流处,形态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