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大多数公司都确定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同样是大多数的企业,其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价值观”,更谈不上“核心”了,比如“务实、创新、进取”等。很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只是一句口号。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问一句:“价值观究竟是什么?”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同时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简单地说,价值观要回答什么问题呢。很简单,只是要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回答这件事这样做有没有价值、价值有多大的问题。
言及于此,就很自然地要引出“人生观”了。那么,人生观又是什么?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讨论很罗唆,因为讲到“价值观”和“人生观”,就又要牵涉到“世界观”了。但是,我要说:也许是有点儿罗唆,但是很有逻辑性。
所以,还得问,什么是世界观?回答很简单,因为书上有现成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是怎样组成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因此,我们所讲的“核心价值观”就应该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有机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从上面的概念一直引申下来,我们现在就需要再问一句了:佛教的价值体系又如何呢?佛教信众经常会说一句话: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意思是:佛因为一件伟大的事业才降临人世。
这一件伟大的事业究竟是什么呢?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弘法利生,宣传他所觉悟到的一个理论。
”他要宣传的理论又是什么呢?
“世界的本质是缘起的。”佛教在解释这个世界的本质时,首先这么说。
“缘起法”就是佛教的世界观。
基于“缘起”的世界观,佛教才有了一整套有别于其他宗教的、阐述生命价值、规范自身行为的人生观。在此,我不能不停下脚步,简单地介绍一下“缘起法”和佛教的人生观。什么是缘起法呢?
所谓缘起法,就是“世界因缘而生起”的理论。佛教认为世界是缘起的,事物因为条件的聚合而存在;如果条件消失了,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了。缘起法的本质就是“空性”的。
“空性”的“空”不是没有,而是“无常”:正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而起,也会因为因缘的消失而消失,所以是不永恒的。“空”绝不能理解为“没有”,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不永恒。
佛教认为,不永恒是世界的本质。但对于人来说,思想中总是希望永恒,而真实的情形又是,世界不会永恒——人们所希望的永恒的爱、健康、生命、家庭、事业、财富都无法永恒。
这样,人们希望永恒的美好愿望就与不永恒的现实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这样的矛盾和冲突就必然会给人们的内心带来永远的失落和不平衡。如果我们失去的是一件不足珍惜的物件,我们尽可以摇摇头说一声“没关系”;然而,倘若失去的是一件难以割舍的东西呢?我们又会怎样?
我们再也难以平静。当一个亲人、一个与自己感情很深的朋友去世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难过;夫妻之间或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破裂的时候会使人消沉;财产失去了,企业倒闭了,有时会让人疯狂……实在是难以割舍!但是,于人世而言,所有的一切都必将得而复失,不能永恒。
这会让我们不愿接受,也非常难堪。
这种内心的失衡,就是佛教所说的烦恼,也就是苦。因为世间的本质是不永恒的“无常”,是“空性”的,最终给人带来了“痛苦”。如果将这三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概念连缀在一起,就是佛教所说的“无常空苦”。
《心经》是佛经中流传很广的一段**,全部**只有两百多字,全称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段**是到印度取经的唐三藏法师玄奘大师翻译的,**的第一句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这句**的大意是:观世音菩萨在深入智慧观察的时候,清晰地体验到了五蕴的空性。
是啊,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凝神一想,学着观音菩萨的样子深入思考一下,不难理解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平时眷恋的欲望满足、身体快感、精神愉悦,能长存吗?片刻的贪欢过后,又能持续多久?
不能长存、不能持久,所以,我们才一次次寻求新的、递进的刺激和感受。
对于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来说,“无常”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人类因为不能永恒而痛苦、而感叹;但另一方面,无常又是很美的,因为如果没有无常,一切苦难就不会消失,生病也不会痊愈,贫穷不会改变,奋斗也就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希望。正因为有了无常,一切才可以改变。
因为不能永恒,我们有了终极的痛苦,因为不能持续的快乐,我们才有了不时而来的失落和烦恼。有了痛苦和烦恼,就希望解脱,这是人类产生之后就开始拥有的愿望。建立在“缘起法”世界观之上的佛教人生观就是只有四个字:
离苦得乐——解脱痛苦,获得安详和快乐。所以,学佛就有了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目的:一是为了认识世界;二是离苦得乐。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作为佛教徒,就应该在自己的思想上、行为上、语言上都有所约束,必须遵守一个更高的道德准则,这个道德标准就是佛教的目标——“弘法利生”。僧人剃度进寺的时候,首先要求背诵并铭记在心的一句话就是“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利生就是利于他人和社会,让天下人远离痛苦获得快乐。
而弘扬这个思想和行为准则的行为,就是我们分内的事情,是我们的家务。
我们可以这么说,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就体现在“弘法利生”这四个字上。这四个字的背后是一个有着很强逻辑性关系的理论体系。
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思想汇报
2018 01 03敬爱的党支部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是既有分别更有联系的三观 因为相互分别,三观 成立。人生观居其中,受世界观 价值观影响大 它们也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生实践 三者紧密联系而成一体,或称三观一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上集中体现这三观一体 蕴含人们对世界 人生 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
思想汇报2019思想汇报,统计核心价值观的感悟
思想汇报范文2019思想汇报范文,统计核心价值观的感悟。作为统计工作人员首先要深刻领会统计工作的核心价值观,自觉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工作中要吃做到苦 受做到气 耐做到住,既要有真实可信 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又要有创新进取的人生观和服务人民的基本宗旨观。本人从事统计工作...
奉献中践行核心价值观思想汇报
如今的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思想文化的频繁交流 利益诉求的不断分化,各种价值观交织碰撞,加之人们思想的选择性 多变性 差异性的增强,官僚主义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的不断滋长,使得人们的思想多元化,凝聚思想上的共识变得愈加困难。近年来,诸如对老人摔倒扶不扶 公交上该不该让座 到此一游 此类问题的争论,从某...